[宋] 李纲
君臣以道合,言出心莫逆。
膏泽下于民,美化施无极。
中世此道衰,言如水投石。
义士以死争,直谏或有益。
折槛制留今,断鞅事存昔。
当车血污轮,伏蒲涕沾席。
昭然贯日诚,屹尔回天力。
谁将丹青手,图此忠义迹。
传之置坐隅,能使懦夫激。
斯人不复见,壮哉古遗直。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传画忠义图
李纲
君臣以道合,言出心莫逆。 膏泽下于民,美化施无极。 中世此道衰,言如水投石。 义士以死争,直谏或有益。 折槛制存今,断鞅事存昔。 当车血污轮,伏蒲涕沾席。 昭然贯日诚,屹尔回天力。 丹青手谁将,图此忠义迹。 置之座隅间,能使懦夫起。 嗟乎斯人已不见,古风遗直令人钦。
这首诗是对一幅画的赞颂,画上画的是忠义之士为国家社稷赴汤蹈火、生死不渝的事迹。画中的情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君臣以道合,义士以死争,折槛制法,当车血污轮,伏蒲涕沾席,忠义之气贯日月,屹立天地间。通过赞颂这幅画作,作者希望激励后人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积极抗争。同时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古风遗直的怀念和敬仰。
现代文译文:
君臣之间因为道义相合,说的话彼此没有隐瞒背叛之心。恩泽普降于民,美名流传无极。然而在当今社会这个道义已经衰弱了,说出来的话如水入石般传不到百姓心中。为了守正义宁可牺牲生命,虽然直谏有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但仍要坚持做。至今(敢于)替皇帝止辇的人的事迹还为世人称道,(当年)宁禄鞅的事现在仍为人们称述。像抱石赴江一样赴国难的人,用头撞柱眼流血的人曾是多么令人敬佩。那画面上的鲜明形象证明了这一切:古风遗直令人怀念啊! 这幅画倘若可以置放在座位的角落里,能够使那些胆小懦弱的人因此而受到激励而激昂奋发。可惜那个创造这幅画的人现在已经再也看不到啦!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古风遗直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忧虑,体现了诗人忠诚勇敢的品质和济世安邦的宏图大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