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章华台 其二》宋李纲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纲

《章华台 其二》原文

章华夜饮晓从糜,翠被天寒雨雪霏。

马足车尘竟何往,空令子革诵招祈。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赏析这首诗:

章华台 其二

宋 李纲

章华夜饮晓从糜,翠被天寒雨雪霏。 马足车尘竟何往,空令子革诵招提。

这首诗是李纲在金兵退去之后,回望当年繁华一梦,恍如隔世,有感而发。

首句“章华夜饮晓从糜”,夜饮,指的是楚庄王时的“太平乐府”,典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谷之乐,洽于数钟,可以赏平衡也。夷坚近易而无远人,不用yal°属,其奚害。曰:女闻焉否与?”简襄盛年之际,佳丽艳舞于章华台中,享尽天下之娱乐也。糜是糜烂肉食。《左传》:“盛犹fur盘中兮。”“非八珍不行将,约车而卫还兮。”“七萃之徒被髦等冠兮,夫差掩其耳。”好之所致也。其词淫艳,尽繁华靡丽之所聚,一时笑乐之所极。然歌台舞榭,梦醒皆是黄粱一梦,只有冰冷的夜宵摆了“五鼎”而已。第二句“翠被天寒雨雪霏”用翠被喻指繁花似锦的章华台,翠被者,繁华之谓也。天寒者,言台之高也;雨雪霏者,言台之凄凉也。高处不胜寒,昔日繁华已化作一片凄冷。这两句以冷暖对比来写今昔之变。其中“天”字上得大而化小,显见大好河山一齐冷落之意象。以昔日的热闹与现时的孤寂相对比,倍觉凄清。然而诗句的措辞非常委婉,只在言天寒雨雪而已。至于如何过去地繁华热闹、靡丽景象,“从糜”二字略而不论,一如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圈而闭口不谈。这一句用意工妙至极。

三、四句“马足车尘竟何往,空令子革诵招提”,这正是诗中所咏“物在人已非”的意思。诗人将世事翻来覆去地思量,竟觉得:“招提”二字可以概括一切。楚国旧有佛寺名“招提”者甚众,这里并非特指某一寺院。此处只可随意用它代指佛寺罢了。“马足车尘”正指行将消逝的历史车轮。大好山河已经被金兵糟踏得满目疮痍,“招提”间游人车马留下的足迹也不过留下一些过眼烟云而已。这两句与前两句意相蝉联,“竟何往”承“空令子革诵”,即今日之荒凉惨景究竟到何处去了结呢?子革是楚灵王时人,灵王曾令他诵《祈招》诗,诗中即有招魂之词。《招魂》本是古代招魂之词,“灵王既终服于秦人,不朝于王(按指楚灵王),而欲朝诸侯。使屈申如秦修好。”结果碰壁而归。“灵王将死无定嗣之时”,政治上曾想援引宋国司马子臧而为相。宋人又将朝于楚,“以为大夫于楚。”这一切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这两句也是为那些行将消失的历史风云人物和山川古迹作挽歌矣。全诗由豪华而归于淡泊,以翠被堂皇写昔日之盛;由“招提”写今日之荒凉惨景作结。可谓有波澜起伏之势矣!诗人遣词造语又极为委婉含蓄,“空令”二字下得尤其好。“空”字好比后文所谓“何处有香云”,即烟消云散之意;“令”字则是应时应景儿作的灵活变通,“令”得恰到好处。古人讲意脉相承之时,都十分注意用一个确切的字词将意脉贯串起来;同样地也十分注意用一些灵活变通的字眼儿来承上启下。“空令”二字正是如此。“子革诵招提”的“诵”字与“空令”二字相照应,“诵”者吟咏之意也;“招提”二字则又与前句“从糜”“翠被”“玉案”(昔龙德殿中之巨案也)等等相符;一句话盖因其中本来含义也就是旧日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