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恭闻诏书褒悼陈少阳赠官与一子恩泽赐缗钱五十万感涕四首 其二》宋李纲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纲

《恭闻诏书褒悼陈少阳赠官与一子恩泽赐缗钱五十万感涕四首 其二》原文

祖宗德泽在斯民,韦带精忠不乏人。

魏阙献言开帝听,匦函争事触龙鳞。

血沾斧越虽因我,心在宗祊岂计身。

宿草已深难一恸,临风空有涕沾巾。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李纲的诗作,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叙事,都饱含着诗人深沉的感情,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浓重的感伤气息。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大起大落、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在词作中尽情地抒发了自己的哀乐之情,对统治者委婉而恳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忧国之思。

其二:

这首诗是对陈少阳的悼念。通过诗句表达出朝廷对于人民之仁义与百姓的怀念。少阳生前一片忠心为民谋利,这样的人当官定会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这也是君主的恩泽和道德威信的实际的推行者。古代的知识分子中固然不少读死书而不明活理的人,将忠君和爱国相提并论。然而当许多人认识和发现君主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后,却依然愿意为国家利益献身。在诗人看来,这是知识分子的共同职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用了象征帝王权威的斧钺和龙鳞等意象,以突出皇帝威严与皇恩浩荡。诗人认为即使少阳因直言进谏而遭杀戮也是心甘情愿的。这一点可以通过他对自己的描写和内心的陈述得出。“血沾斧钺虽因我”之句包含了在现实意义上把遭受冤狱合理化的危险倾向。“心在宗祊岂计身”,是一种更高强度的牺牲精神的表示。古人早有以忠烈为荣之念,“烈士流血而牺牲”,与这观念是一样的精神可贵。

然而诗人也深知人死不能复生的道理,因此他虽然崇仰忠烈,对忠臣的家属也抱有深深的同情,但他也明白自己无法代替少阳去承受可能降临的灾祸。因此他只能“临风空有涕沾巾”。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陈少阳的怀念之情和对君主制度的理解和支持,表现出一种深厚的人道精神和爱国情操。 这样的情操或许也反映了宋代士人阶层的普遍态度。在对比之中进一步表现了对帝王政策以及被伤害者命运的评价与反思,展示了李纲细腻的人文关怀与同情心。

这只是根据诗歌内容而进行的一些分析和解读,诗歌可能有其独特的深度和内涵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和理解。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