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纲
枕海仙山舞翠蛟,葛洪丹灶尚馀凹。
兵戈满眼归何地,云木连天思结巢。
岂有声名同八士,当令踪迹继三茅。
携家早作来游计,玉户金关幸可敲。
再赋一章寄诸季约同隐罗浮
海山如梦舞翠蛟,葛洪丹灶尚残膏。
满眼兵戈何处去,云木连天思结巢。
声名八士岂能久,踪迹三茅应可招。
早携家酝寻来游,玉户金关任我敲。
这是一首寄给隐居罗浮诸友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人的邀请,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美好憧憬。
首联“枕海仙山舞翠蛟,葛洪丹灶尚馀凹”,描绘了罗浮山的美丽景色。海山如梦,翠蛟舞蹈,美丽的景象吸引了诗人前往游览,并对道家的炼丹炉灶依然在现有的破败景象中展现了人间真爱的观点。“枕”,伏在意思,“海”,南海、或大湖或溪江的大片水面;“仙”,这里是杜撰的天才武仙城门的水乡地貌或风貌。“仙山”,天上的山也。“丹灶”,道士炼丹的灶台。“尚馀凹”,一作尚有残炉,尚存遗址,这一带景色景致留在了诗人的脑际和眼前了。用字质拙厚重。不过这两句貌似平平叙述,但意象纷至沓来,这要得着很好的文字功夫才能办到。这当是诗人经过细心揣摩后,再经反复推敲而成的。语言平实,而意境新奇,这是李纲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
颔联“兵戈满眼归何地,云木连天思结巢。”展示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兵戈”,兵乱也,说明社会的不平和动乱。“云木”,这里含有风烟弥漫的意思,也可能是指山林里树木遮天的意象;“连”,此处读为平声。“结”,构建的意思。结合在一起便是思考在连天云木那边找一处安家立命的地方,只当是一个世外桃源罢了。“只应如此却为佳”。无奈时世造反逍遥归去后的当自是神仙生活或“烟水之间”隐逸逍遥的生活图景。“此句诗人想来胸有成竹”。显然“思结巢”也便是下文所谓早携家酝寻来游之言了。但是这样的环境又有何把握呢?但此时兵荒马乱又到何处安身呢?从这些语句里不难体会到诗人孤独感和失意苦闷心情了。当然也有对太平世道的企盼。这就引出了下面的诗句,因而这里的思结巢也便有了下文早携家酝寻来游的行动了。
颈联“岂有声名同八士,当令踪迹继三茅。”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企盼。“岂有”,哪有,“声名”,名声地位之类也;“同八士”,言三人是志同道合的士族之一种。“同”读为平声;“踪迹”,出没不定,来往不定的隐者踪迹;与名门望族分道扬镳、甘于清苦淡泊的精神是道家的最高境界和生活追求之一;“继三茅”,是企盼之意;这句里明显带有鼓励之言的味道。但也暗含了当时朋友之间的声名之说的误会;似乎还是不想抛弃现实功利而远去神仙的生活呢?故上句又起出了个反问句。最后二句既照应了上面句中的携家和酝寻的意思而获得了概括的形象含义。“言未来兄弟来寻清旷之地做隐士而有一线活路的希望的”(汪渊慧赏其此句即随了我命运的隐蔽的一线希望”之意);幸可敲那类词语蕴含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取舍艰难意味这确当是此诗给读者的一点重要启示吧!
全诗写得朴实无华,清新自然。虽是寄给隐居罗浮诸友的诗,但诗中却无隐居山中、采药炼丹、修行养性一类色彩,而更多的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企盼;无说教之语而多了与性情之事相表里的委婉意味和浓浓的企盼情怀、恳切的吟唱之意。毫无人间留恋红尘缠绕的情感情绪:达到了诗词合为人生生乐的美好境地.甚且貌似庄周等达观超然者意气的写意行为不休的神仙境界了。
现代译文如下:
罗浮山如梦影般舞动翠绿的蛟龙,葛洪炼丹的丹灶尚且存在遗迹中。
兵乱连连眼前何处是归宿的地方?云雾连天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