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陈维崧
飒沓梧宫叶,舞遍西风,又送人归也。
稻粱吴地俭,天外雁、拣尽寒汀空下。
谁识故将军,只亭尉、偏工醉骂。
王和霸。
铜仙月中,如铅泪泻。
剡曲兴尽王猷,懒心情、最聊萧难画。
买烟航雨艇,归计稳、入手碧鲈红鲊。
我倚垫巾楼,见君蒲帆恰卸。
隔水榭。
一尺钓丝堪对把。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首《龙山会》赠友之作,反映了清初遗民吴晛微独特的士人情操和略显特殊的处世哲学。其中渗透了惋惜与感慨的情绪,王禹偁被朝廷遗弃已久的感喟被凸显了出来,淡去了曾经浴火重生之后风采的光晕。“失位不归”与“江湖寂寞”这两种情绪虽在其内,但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强烈的思归情绪也在其间浮现。这种情绪主要是对自己在乱世中无所适从的痛苦抉择,更是一个亡国遗民心中强烈的归隐意识的显露。
这首词起调不凡,连用三个鼎足对,使得本就紧促的节奏发展得更加急切:“飒沓梧宫叶,舞遍西风,又送人归也。”这里运用比兴象征,并以落叶寓失位之悲凄,起势便如破竹。借西风飒沓,落叶纷飞,预见到秋风四起的梧桐叶上将要载着人回归故乡的景象。“稻粱”两句,乍看只是叙事,但却极为传神地表现了人去屋空后的荒凉景象。人在他乡,思乡之情也最易触动。大雁是随着飞涨的秋水而经过此地而引起归意;而饥寒交迫的渔人也在拣尽寒汀空自嗟叹。这两句对仗工整,且用雁、鱼来衬托自己飘零无归的心事。一个“空”字更道出了人去屋冷、水枯鱼空的悲惨局面。
“谁识”四句是写自己心中想见友人固穷守节,不同醉中屈服的种种复杂的心情。“将军”句说的是当年出征不返的冯欢和日暮途远的张翰同时也有那么些愤世嫉俗的人如自己的结拜兄弟——现今只能做一个“亭尉”即乡亭小吏、闲官无政的人骂骂朝廷的无情寡义的愤事而已。“霸”、“王”指秦皇、汉武那样行事,“只亭尉”可以说是他们罪恶的历史见证人。“我与弟也已是词中人发牢骚泄愤的机会。唯他总是懂心迹,品性与我难兄畅论竟日不倦而已。不厌其烦地追忆失地不复与人情难迁的心绪告一段落之后又泛起了两句欢快亲切的描写:“王和霸。铜仙月中,如铅泪泻。”在此一改从浓浓愁情化出的前六句行文的路子之上,又重新回复到率真明朗的本色了。这里借用王莽将太液池中的承露玉仙人像流泪之事以隐喻其时天下大乱、乾坤颠倒的现实。词人则是以“铅泪”来比喻它来表达对恢复故土的失望与怅惘之情的。这两句写得悲怆激烈而又深沉凄婉,凝聚着词人对故国的无限哀思和满腔愤慨之情。
下阕换头再从作者送友归来后的感想写起:“剡曲兴尽王猷,懒心情、最聊萧难画。”此处的“剡曲兴尽”是写作者自己心情已尽,无复有向往归隐之意;“王猷”则是以王献之雪夜访戴的好友来比况自己与友人共同的志趣——隐居高卧。“懒心情”三字则言自己心情因境变迁,已不复有昔日追求功名之热情。“懒心情”更兼“最聊萧难画”一句可知友人的心境也已由积极入世转为消极遁世了。然而这并非是作者悲观失望的心理写照,而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调侃罢了。“买烟航雨艇”等三句则是写归隐后雨中垂钓所思,浅水中有红的鲙鱼不时跳动撞击小船周围水泡里漂出的层层迷离的烟波隐带了几许模糊愁怅之外却更多的是欢喜回望无奈忘机豪迈而又向往的神色此即是后世人无忧苦倦生存的态度呼之欲出造景构形绝妙绝伦,“只从黯然消魂处写得凄丽无匹。”(王国维评)
末三句转以欢快语作结。“我倚垫巾楼”等四句是一回转也是一收束。“垫巾楼”乃作者自拟之词楼名。此句写倚楼远眺遥望友人归隐之处之乐状;“见君蒲帆恰卸”二句正是补充交代惟见归舟已在傍晚平稳靠岸将次卸帆之所见。作者的结尾所透露出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