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山花子 送姜学在由吴门之宛陵清明扫墓》清陈维崧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陈维崧

《山花子 送姜学在由吴门之宛陵清明扫墓》原文

鲁国男儿是孔融,如今流落号吴侬。

燕子柳条能酿恨,旧江东。

谢朓楼边栾布社,琴高潭上石尤风。

送尔片帆春上冢,雨濛濛。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山花子 送姜学在由吴门之宛陵清明扫墓

清代的陈维崧

鲁国男儿是孔融,如今流落号吴侬。燕子柳条能酿恨,旧江东。 谢朓楼边栾布社,琴高潭上石尤风。送尔片帆春上冢,雨濛濛。

这首词描绘了清明时节,送别友人姜学在由吴门(今江苏苏州)去宛陵(今安徽宣城)扫墓的情景。姜学在,生平不详。词中借用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典故,同时用凄美哀婉的笔法表现了离别的忧伤和对友人的深深眷恋。

起句“鲁国男儿是孔融”即引用典故,描述姜学在有着孔融一样贤能的品质。“鲁国”,是鲁恭王为其儿子寻访良才而设立的国名。《后汉书·孔融传》记载:“融……好士待客,四方年少知名之士,多出其门。”姜学在流落江南,虽为“吴侬”,但骨子里保留着北方男儿的刚烈之气,正如孔融一样有才情。然而词人却将他比作如今流落江南的孔融,自是无限感慨。

接下来词人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柳条飘飘的春天,燕子呢喃的时节,江东依然是故江东。这几句的意思是,当此燕语柳斜、落花飘零的时节,江南还是我们江南的江南,别离之情何尝不曾涌上心头。短短几句便将离别的氛围渲染得凄凄楚楚。

下阕词人借用了很多典故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谢朓楼边栾布社”一句借用了梁孝王庙祝“以栾布能饮”和谢朓喜“宾朋”之典,暗示友人应酬繁忙,志在四方。“琴高潭上石尤风”一句借用了琴高乘鲤仙去、石尤风致祸商贾的典故,意指友人前程如幻,充满艰险。词人用这些典故来暗示友人的前程充满未知和变数,期望友人要有所准备,注意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最后“送尔片帆春上冢,雨濛濛”二句是对友人的真切祝愿。“春上冢”三字既表达了浓郁的春意,也暗示着友人即将踏上远行的道路。“雨濛濛”则形象地描绘了送别时的绵绵春雨,营造出凄迷的氛围,令离别的忧伤更加深刻。

这首词借用了众多历史典故来表达词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离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词情感真挚、笔触凄美,充分体现了词人的艺术造诣和人文关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