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清] 陈维崧
才过清明,东风怯舞不胜情。
红袖楼头遥徙倚,垂杨里,阵阵纸鸢扶不起。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南乡子 清明后一日吴阊道中作二首 其一》是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一首描写清明后苏州阊门外的春日景象的诗。
首先,诗人用“才过清明”作为开头,巧妙地交代了时间——清明过后,紧接着点出了春风的特点:“东风怯舞”。怯舞,即怯生生地吹拂,仿佛吹拂着柳絮,舞动着花瓣,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里的东风不仅带给人春意盎然的感觉,更给人一种娇羞、怯生、难以把握的独特感受。
接下来,“红袖楼头遥徙倚,垂杨里,阵阵纸鸢扶不起。”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这里的“红袖楼头”暗示了游人如织,充满生机。“遥徙倚”形象地描绘了游人欣赏春景时的闲适和悠闲。在垂柳掩映的春意盎然的郊外,他们倚着楼阁,远望那纸鸢高飞,而一阵阵的纸鸢又无法承载他们放飞的情感和希望。这一场景中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诗人通过描绘春天中人的活动和情感,以及春风、垂柳、纸鸢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人们的欢乐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法把握的无奈感,这正是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现代文译文如下:
清明过后,东风轻拂,仿佛害羞的少女舞动,温柔而娇羞。楼头之上,游人红袖轻扬,遥望远方,垂柳掩映下,一阵阵纸鸢飞升而起,然而却无法承载他们心中的欢愉与期待。这春天的景象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饱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然而,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无法把握的梦,让人既感到欢喜又感到淡淡的哀愁。这就是春天的魅力,也是生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