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陈维崧
水宿枫根罅。尽沽来、鹅黄老酿,银丝鲜鮓。记得筝堂和伎馆,尽是仪同仆射。园都在、水边林下。不闭春城因夜宴,望满湖灯火金吾怕。十万盏,红球挂。重游陂泽偏潇洒。剩空潭、半楼烟雨,玲珑如画。人世繁华原易了,快比风樯阵马。消几度、城头钟打。惟有鸳鸯湖畔月,是曾经照过多情者。波织簟,船堪籍。
鸳湖烟雨楼感旧
水宿枫根罅,尽沽来,鹅黄老酿,银丝鲜鲊。
记得当年园都在,水边林下。
筝堂伎馆。尽是仪同仆射。
不闭春城因夜宴,望满湖灯火金吾怕。
十万盏红球挂。
重游陂泽偏潇洒,剩空潭半楼烟雨,玲珑如画。
人世繁华原易了,快如风樯阵马。
惟有湖畔月,是曾经照过多情者。
今夜波轻簟白。
——清·陈维崧
陈维崧的这首《鸳湖烟雨楼感旧》诗作于他再次重游鸳湖(即嘉兴南湖)之后,借烟雨楼景,抒发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全诗以词作的高度艺术感染力,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诗人以他深厚的感情和生动的笔触,再现了烟雨楼前的湖光水色和楼内陈设,读者可以从中品味和领略词中主人——这位风华正茂、壮志凌云的读书人以及他所引领的那场狂放不羁的纵饮欢聚时的欢歌笑语。眼下风光不再,“只有鸳鸯湖畔月,多情曾照过。”晚秋之月仿佛就是那天上依旧的明镜,一直洒着温暖的光芒抚慰人的灵魂……随着月亮的移动,诗境随之远去——诗人在告诉读者,该诗作的底色已经被他的爱憎情思和才华给染得多彩斑斓!那幽幽湖水织成的竹席上分明又出现了美妙的影像!这首词可视为一首回环不尽、耐人寻味的好诗。诗人妙笔生花,“读此诗,令人口目生花。”(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这花似乎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诗人精心创作的产物。
“波织簟”,是词中最为人所称道的艺术佳句。“波织”二字化用前人成句,“波”字表明席子乃水中所产,“织”字则将水波的轻柔、细腻以及席子编织工艺的精巧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簟”即竹席,“簟白”二字则将月光洒在竹席上的那种空灵、澄澈的景象表现得十分传神。此句与另一位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一帘清梦生花影,簟展吴姬玉”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这首词作艺术上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再现了烟雨楼一幕幕往昔美好生活的场景。诗人在诗中娓娓道来,将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烟雨楼台之中,令读者身临其境,流连忘返。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是诗人创作才华和深刻感受力以及其对现实生活细致观察和独特感悟的结果。此诗可以说是一部描绘旧时场景的真实画卷和一首吟咏怀旧情感的心声独白,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从这一层面来讲,此诗当之无愧地成为一首经得起时间检验、永远流传的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