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斗百花·脸色朝霞红腻》宋晁补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晁补之

《斗百花·脸色朝霞红腻》原文

脸色朝霞红腻。

眼色秋波明媚。

云度小钗浓鬓。

雪秀轻绮香臂。

不语凝情,教人唤得回头,斜盼未知何意。

百态生珠翠。

低问石上,凿井何由及底。

微向耳边,同心有缘千里。

饮散西池,凉蟾正满纱窗,一语系人心里。

现代文赏析、翻译

《斗百花·脸色朝霞红腻》这首词主要特点是融写景、写人、抒情为一体。作者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活波可爱、娇羞可人的少女形象,作者与她的关系非常亲密,意欲和她缔结同心,而又不好意思,故而通过眼神、动作等细致的描写把她欲行又止的心情刻画了出来。

译文:

面若朝霞,肌肤润泽如凝脂。眼睛明亮如秋水。头上插着云朵形的发钗,鬓边戴着轻盈的绫罗绮绣。一言不发,含情脉脉,教人想唤她回头。眼眶中流露出一种柔情,令人心神不定,猜不透她是什么意思。她身上珠光宝气,一颦一笑,姿态万千,满头珠翠摇曳多姿。她弯腰问石上凿井的技巧:“凿到何等深处才能与泉源相通?”低声问我:“井底那同心结的寓意是什么?”西池月下,夜凉如水,纱窗上洒满清光。她一句话轻轻飘来,牵动人的心事。

现代文译文:

面若朝霞,肌肤如脂如玉,明亮如秋水似的眼睛含着笑意。头上插着云朵形的发钗,鬓边戴着轻盈的绫罗绮绣。她不言不语,含情脉脉,欲行又止,真教人猜不透她是什么意思。她珠光宝气,姿态万方,低着头问凿井的技巧:“要凿到何等深处才能与泉源相通?”低声问我:“井底那同心结的寓意是什么?”西池月下,夜凉如水洒满纱窗,她的一句话牵动人的心事。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又一特点是善于用浅近明白的口语写景写情,俗中见雅,耐人寻味。如“云度小钗浓鬓”,寥寥四字,精炼地描绘出少女头上的装束;“不语凝情”,用笔细腻,逼真地表现出少女的矜持腼腆;“饮散西池”二句,环境气氛写得十分生动:“低问”二句更把姑娘巧妙的内心世界烘托出来了。作者娓娓叙述的笔触使这位姑娘的形象活灵活现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写已向姑娘表露心思后的少女形象也很丰神:“低问”时步步为营,“微向耳边”言近指远既有外在的表现“临别殷勤”似乎已有相见日期;“一语系人心里”,则又有内在的神韵挥之不去“千里同心结石榴”。极矣富于神韵与浪漫气息的!可谓词丽情长意深曲尽情际温柔亲切神趣盎然之美妙无比了!那时的风俗大约男子送女方物之后又要归还,如果是婚后一年返归之物表示将来是要两离而取别的所以说这姑娘暗自思索自“语娇痴谁解其间味。”艺术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此词反映的是古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表达爱情的一种生活场面。这正是词中“饮散西池”所记述的情景:“一语系人心里”。姑娘的容貌、性格、风度都深深地吸引着小伙子们。所以“笑折花枝”正是小伙子向姑娘表示心意的举动;“纤手素香”也正是姑娘向小伙子回应示爱的一种婉转方式。“同心结石榴”象征着爱情的纯洁与忠贞之永恒。总之这首词生动逼真地写出了古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表达爱情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同时它也告诉人们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身心健康的摧残。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