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晁补之
小楼新创堪临远。一带寒山都入眼。人间应未觉春归,楼上已先变柳眼。
风威自与微阳战。雪意不遮残腊换。少须文栋燕双回,来看东城花一片。
木兰花·遐观楼
小楼新创堪临远,一带寒山都入眼。人间应未觉春归,楼上已先变柳眼。 风威自与微阳战,雪意不遮残腊换。少须文栋燕双回,来看东城花一片。
这是晁补之的诗。起两句说新近在楼上新建了一间屋子,高踞高楼,一眼望去,山川风景,尽收眼底。宋词一般不适于在景,但高楼眺望毕竟也和站在高峰顶上一样能给人以豪迈之感。次两句说在楼上也能欣赏到春光。但三、四句接着说不要觉得春天已经离开了人间。“柳眼”指的是柳树上刚萌生不久的嫩叶。“变柳眼”的“变”字与前面“新创”的“新”字互相配合,便给人一种感觉:诗人是在刚刚创成的楼上看春天的到来,连柳叶都是新创楼上人的眼光。这样将楼上人和景融为一体,使事物具有一种空灵的美。下片进一步表达对于春天来临的感情。“残腊”是指腊月将尽的时候。“换”是指时间的变化。大寒过后,春天的温暖气候已经到来。这两句是说风和日丽,威势已压不住了初春的微阳;而雪意也挡不住残腊的更换,因为微阳已在奋力斗争之中了。这里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少须”二字即“一会儿”,意谓:一会儿燕子双双回到梁栋间做巢;不久即可到城东门来看繁花如一片的春光。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济州钜野(现在山东省巨野县)人。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推动者。他的词笔势雄健,语言接近口语,给人清新朴素的感觉。
这首词从登高眺望起笔,从写景过渡到抒怀。结处用典故扣连上片所写的景语,把楼、春、燕、花和题词时的情景联系起来,笔力不凡。全词笔致含蓄,境界开阔,意味深远。
现代文译文:
新近在楼上新建了一间高楼,可以高踞高处远眺。那一带寒山风物美景便一览无遗了。(或许人间尚不觉有春天回来呢!但是)那楼上的迎春景致已然闪现出来了,(有人认为春天不久就会传播到人间吧)。轻暖的气候和冬日的冰雪气势虽然接近却始终在斗争,但还是那春雨的到来来的愈来愈指间盼矣的事情。(想象回到冬天那样的温馨的时候也还会有片刻温暖的燕双归梁的情景。)待到那时,(我们)一起来看城东门春花如一片的春光吧!晁补之的这首词就对即将来临的春天所作的动人描绘和热情期待中透露出他生活和感情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