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晁补之
萧然如裴叔则,颊毛疏复长。邈然如王夷甫,高致宜庙廊。功名四皓云泉外,诗赋三闾草木香。君莫夸熙宁登科面玉雪,只今未老鬓发苍。不应弹琴酒炉坐,消渴还有禅病缚。不忘相抛白社一岁长,浮我杜举须十觞。结交齐东李文叔,自倚笔力窥班扬。谈经如市费雌黄,冰炭何用置我肠。胜游独不思迎祥,漾舟荷陼水中央。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晁补之的诗风,向来以朴实浑厚著称。这首诗也是如此。它没有奇特险怪的意象,没有拗折拗人的名句,平易中见深沉,平淡中见醇香。
首联以裴叔则、王夷甫自比。裴叔则即晋人潘岳,古时有“河阳一县令,满县花似锦”的传说;王夷甫指东晋宰相王衍,他清谈误国,但姿容秀美,有“玉人”之誉。这里晁补之以自己萧洒闲适、仪容俊美、才高自负的情态为人设想,表明自己对于功名既不愿阿谀求进,也不屑随俗浮言。颔联两句写自己虽有治国平天下的大才,却不愿追名逐利,只愿像汉代的四皓(即四位白发苍苍的隐士)那样过着高蹈远引的生活;同时自己吟诗作赋,抒发自己的襟抱,也希望别人如此。颈联说自己不会像熙宁年间(1068-1077)登科得名、喜气洋洋的人们那样夸耀自己,如今未老先衰,头发花白了;也不会借酒浇愁,沉溺于酒;而是身在佛门,却被外道的名相所缚。因此虽然身在佛门,有时也要怀念旧交。诗中表现了诗人超脱而又未能忘怀世事的苦闷心情。
诗的结尾写希望与朋友一起谈经论文,无所拘牵;泛舟湖上,消解内心的郁积。这一联与前六句的超脱语形成波澜,使诗篇有曲折,有跌宕。
这首诗语言自然流丽,近体诗如此,古体诗亦如此;长句和短句,各种句式各展风采,充分表现了古代淳朴率真的风气。古诗容易看出意韵和锤炼之功;然绝句较难在情致横溢的魅力,而对这种精湛的情致犀利的炼字的追求及其完善的运用力推出一篇意境双美的古诗作品是尤为不易的!在这一点上,晁补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至此已对晁补之《次韵太学宋学正遐叔考试小疾见寄》这首诗做了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