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用谷字韵答提刑毅父治河桥》宋晁补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晁补之

《用谷字韵答提刑毅父治河桥》原文

两堤马头高作山,两津车路深成谷。

截川夭矫暮虹背,排浪参差动蚿足。

七牛蹴河犹怒目,一牛从能往不复。

借牛使河此圣时,强饮不须求马玉。

现代文赏析、翻译

《用谷字韵答提刑毅父治河桥》的现代文译文是:

黄河的两岸,河堤的顶端像高高的山峰,交会之处则深深的车辙如广大的山谷。河面宽阔到,扭曲如龙的河水在暮色中背对桥墩,波涛参差起伏,宛如春蚓的足胫在舞动。黄河水底的七头黄牛都使尽全力才能勉强越过湍急的河流,一旦有一头黄牛成功通过,就再也不回头了。在这样的圣明之世,借着治水的牛群引导河水,不必强求良马,亦能疏通河流。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治河桥的艰难和不易,但也表现出了作者对治河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社会形势的判断,即“此圣时”,即朝廷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

“两堤马头高作山,两津车路深成谷。”起笔便形象地描绘出黄河两岸堤头如山、车路如谷的壮观景象。“截川夭矫暮虹背”句,进一步表现河川的雄伟,用“夭矫”形容黄河的蜿蜒曲折。“排浪参差动蚯足”句,极写河水的澎湃动荡。前六句中形容词“高”、“深”、“夭矫”、“参差”和四字状景的动词“截”、“动”,都用得非常准确传神。

结尾处表达了对治河成功的赞叹。“七牛蹴河犹怒目”形容尽管众多黄牛费力地踏着河水前进,“犹怒目”是说尽管困难很大但依然进展顺利。“一牛从能往不复”是说有一头黄牛顺利地通过后就不再回头了。这既说明治河初见成效,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顺利治河的喜悦之情。“借牛使河此圣时”是说此时正是圣明的时代。“强饮不须求马玉”含蓄地表达了治河成功、人民安居乐业的喜悦之情。

全诗以形象生动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治河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形势的判断和信心。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