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现代] 郑愁予
我来结束我底偈语了,
这无休止的谜啊 !
想起家乡的雪压断了树枝,
那是时间的静的力
想起南海晨间的星子
如紫竹掩一泓欲语的流水……
山太高了,云显得太瘦,
何力浮起鹏翼,只见,
一只红色的蝉,静静地蜕著,
白翅被[刹那]染黑了
啊!你收拾行囊的春天呀!
看我——————
[二十余年成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能否,我随著你
早点儿离去,
早点儿离去!
《结语》的现代文诠释与赏析
诗人这首《结语》以禅意般的语言编织出生命终章的思考。开篇"偈语"二字即奠定全诗玄思基调,诗人将人生比作"无休止的谜",在即将画上句号时,记忆的碎片如走马灯般闪现。
"雪压断枝"与"南海晨星"构成时空对仗,北国的凝固与南疆的流动形成张力。"紫竹掩流水"的意象群暗喻欲言又止的人生况味,那些未及诉说的故事都沉入记忆深潭。山与云的对比中,"鹏翼"的缺席暗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而"红蝉蜕壳"的惊人意象,白翅转瞬染黑,恰似生命在时间中的猝然蜕变。
末段直呼"收拾行囊的春天",将季节拟人化的同时,泄露了诗人对生命周期的领悟。引用"二十余年成一梦"的古句,道出存在本身的惊诧。两个"早点儿离去"的叠句,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清醒认知——在时光染黑羽翼前,主动与春天同行的决绝。
全诗以偈语始,以呼唤终,在记忆影像与自然意象的交叠中,完成了一场关于存在与消逝的玄思。那些看似断裂的意象,实则是诗人精心布置的生命密码,等待读者在"欲语的流水"中听见未言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