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张栻
清坐铃斋公事稀,春来风日更迟迟。
胸中水镜渠自避,却笑缿筒徒尔为。
以下是根据原文内容所做的赏析:
在静谧的铃斋中,公事逐渐稀少,春天来临,风和日丽,令人心旷神怡。这是对张栻生活的描绘,他身为朝廷重臣,处理公事之余,还能享受到春天的美景。张栻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态度,令人感到敬仰。
首句“清坐铃斋公事稀”,简洁明快地描绘了张栻在铃斋中清静办公的场景,公事稀少,彰显了他的清廉和勤政。而“春来风日更迟迟”则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风和日丽,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诗中,张栻的生活态度和自然美景相互映衬,表现了他的淡泊名利和潇洒生活。
第二句“胸中水镜渠自避”更是深化了前句的主题,揭示了张栻胸中的明镜一般清澈、无尘的心灵。这种“胸中水镜”是一种超越肉身的存在,不受外界影响,有着洞彻真理的力量。同时,这一句也与第一句形成对比,体现出他在繁忙的公事之余,还能够保持内心的清静。
“却笑缿筒徒尔为”,句意突兀而深沉。“缿筒”指的是古代用于搜集民间意见的装置,然而它在这里却徒劳无功。张栻以“却笑”二字,表达了对这种形式主义的不屑一顾。他嘲笑那些将精力浪费在搜集民意上的人,认为这些做法只是徒劳无功。这既是对那些追求名利、追逐权势者的讽刺,也是对自身坚守本心、保持清廉的自我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张栻作为一个官员的生活状态和人格魅力。他身居高位,却能清廉自守、淡泊名利,享受春天的美景和内心的宁静。他胸怀清澈、不受外界干扰,坚守本心、不追逐虚名。这样的品格和态度,无疑令人敬仰和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