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道旁见获者》宋张栻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张栻

《道旁见获者》原文

腰鎌声相呼,十百南亩获。

妇持黍浆馈,幼稚走雀跃。

辛勤既百为,幸此岁不恶。

王租敢不供,大室趣逋约。

虽云粒米多,未办了升龠。

姑宽目前饥,讵有卒岁乐。

乐岁尚尔为,一歉更何托。

书生独多忧,何以救民瘼。

现代文赏析、翻译

道旁见获者

宋 张栻

腰鎌声相呼,十百南亩获。妇持黍浆馈,稚子走雀跃。辛勤既百为,幸此岁不恶。农家向见苦,欢意今已造。耕夫督必获,游手恣赖草。年年治春稼,劳悴重赢疗。堂堂足与守,狱讼恐自销。实大租与食,匪厌异类告。政令固宜一,兹事尚可挠。民饥本由政,仓廪固当富。幸兹岁颇稔,我忧方自此。

这首诗的主题是同情农民疾苦,反映社会矛盾。作者从路旁看到农民正在收获庄稼,兴奋地说起农民生活的变化和丰收有望的情景,但想到农民仍然受着苛政和无赖的欺压,又感到农民的悲苦和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二句通过路旁农民的对话描写,表现了丰收有望的情景。“腰镰声相呼”不仅有声有色,而且动感极强,读之就像一幅活生生的农村丰收图。“十百”表示数量众多,“南亩”指农田,皆见《诗经》。“黍浆”是用黍米做成的食品。“雀跃”以跳动的姿态说明儿童心情的欢欣。写妇女持黍浆馈饷,儿童雀跃,一个“喜”字隐含其中。作者敏锐地抓住这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加以生动的描绘,就表达了丰收有望给农家所带来的欢欣气氛。“辛勤既百为,幸此岁不恶。”本有家业无亏,且有丰收有望的好年景,比起以前那种无休止的辛勤终而无效来,自然是大不相同了。前句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幸”,后句直抒农家之乐。对农家来说,丰收并不仅仅意味着口腹的疗饥,更重要的是能看到政治上的安定团结。诗人用“不敢有遗违”三字表达农家对政治状况的忧虑。“王租敢不供”,说明他们不敢有丝毫的隐瞒和偷漏。“大室”指地主家,“逋约”指欠租。“虽云粒米多”,是说即使有足够的粮食可以交租,但实际上由于官府的横征暴敛,“升龠”还未结算完呢!这里用了“未办了”三字来表达作者的关切和不安。“姑宽目前饥”,一方面是反映农民的暂时困难;“讵有卒岁乐”,一方面也是对农民表示安慰和鼓励。欢乐的日子还长着呢!在结尾处,这种意思更加明显。“书生”指诗人自己。“多忧”,一是指关心时政过甚,二是指不满现实过甚。这“忧”是从爱民出发的,是对政治局势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诗人因何而忧?是从何而忧!忧深思远,真挚感人。读完此诗使人联想到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二者同是爱民之句,而张栻关心的是具体可感的个人生活,杜甫关心的是一般化的社会状况;同是忧贫苦之民所遭遇的问题,而张诗重在具体描写个人生活状况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欢乐与痛苦,杜甫重在揭示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以及解决的办法和希望。

至于对张栻其人其诗其学,以往评价常偏于道德伦理方面的高下短长;他为什么“忧民之饥”?他是如何看待人民群众的?他的政治观点究竟怎样?在政治上他有没有务实精神?能不能实事求是?这些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的文章中充满空话、大话和套话。这种现象只有在明清科举时代才是如此罢了。《原诗外传》选了一些山水咏农等陶冶品德风范的文章来进行品鉴赏会或价值衡量以警策欣赏者的心情情感境界人格等方面所谓风格格局品味高下等标准来衡量古代政治家文学家及其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究竟如何如何。这显然是不对的。因此我们主张:对古代政治家文学家及其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既要看到其积极方面也要看到其消极方面;既要看到其理想价值也要看到其现实价值;既要看到其社会价值也要看到其人生价值;既要看到其历史眼光也要看到其务实精神;既要肯定其地位作用也要否定其糟粕缺陷;既不要贬低不要拔高也不要迷信盲从;等等。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张栻及其作品。《道旁见获者》就是一首很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