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元晦方广版屋》宋张栻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张栻

《和元晦方广版屋》原文

葺盖非陶埴,年深自碧差。

如何乱心曲,不忍诵秦诗。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宋代众多诗人中,张栻是一位颇具特色的诗人。他不仅精通经学,而且长于写诗,在当时就享有“张子之诗,可以振古”的美誉。

《和元晦方广版屋》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对一种普通用具——版屋的描写,但透过这层意思,张栻还寄托着更深远的寓意。

“葺盖非陶埴”,首句是说新盖的版屋不是陶器。句中特标明“非陶埴”,说明版屋是用其他材料造成的。那么,用的是什么材料呢?下面一句即点明:“年深自碧差。”原来却是竹子。用竹而曰“自碧差”,是很有意思的。竹的表面色带青苍,无年之久,风化自然,形成层次,似乎是由碧转深了。这既说明了版屋用料的实际情况,又借此抒发了作者自己的心境。“差”字即差色,谓颜色由浅而深的变化。“年深自碧差”,既具体形象地描绘了版屋的颜色,又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由浅深、无论岁月如何变幻,自己始终不渝的精神生活态度的自豪和满足。同时又是这一层意思中,巧妙地联系到自身处境而进行暗示,开拓了诗的思想境界。

篇末出以反问:“如何乱心曲,不忍诵秦诗。”二句表面上不是责备和埋怨这屋子的主人(指诗人与同任编修经籍的朱熹等一帮友人),而是进一步深究到无法保持澄明心境的原因——竟然忍心去诵读秦人的苦歌(语意指亡国之音),并且认为原因是无法消除的。“乱心曲”与前面所说的“碧差”相呼应,使篇中思想更加完善和深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呼应?因为本篇的思想和感情完全是一致的。由于政治腐败,贤能之人往往被排斥甚至被迫害,这班友人难免有忧国忧民之心,但又不能解决这样重大的问题,于是形成了忧愁之心,也就产生了这样的诗句。这里借屋子的乱心曲而发出议论和感慨。

这首诗以“乱心曲”为比兴,以“碧差”为象征,寄托遥深而境界全出。语言朴实无华,意蕴则深厚无比。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