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王安石
百年风雨草苔昏,尚有当年墨法存。
只恐终随峄碑尽,西风吹烧满秋原。
《中茅峰石上徐锴篆字题名》赏析
这首七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思考。诗人站在中茅峰前,凝视着徐锴留下的篆字题名,感慨万千。
首句"百年风雨草苔昏"以沧桑之笔勾勒出岁月侵蚀的景象,风雨剥蚀、苔藓蔓延,暗示着时间的无情。次句"尚有当年墨法存"笔锋一转,赞叹徐锴精湛的书法艺术历经百年仍依稀可辨,彰显了艺术的生命力。
后两句转入深沉忧虑:"只恐终随峄碑尽"用峄山碑的典故,暗示这些珍贵遗迹终将湮灭;"西风吹烧满秋原"以萧瑟秋景作结,西风劲吹、野火蔓延的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文化传承面临的危机。
全诗短短28字,却包含了三层转折:从岁月侵蚀到艺术留存,再到最终消亡的忧虑。诗人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切关注,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的文化自觉与历史责任感。
现代文译文: 历经百年风雨侵蚀,青苔已使石刻模糊不清, 但徐锴当年的书法神韵依然隐约可见。 只怕这些题字终将如峄山碑般消失殆尽, 就像西风席卷的秋原上,野火焚烧着枯草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