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曾巩
安危魁柄倚谁操,敛笏千官拱赭袍。
能有本根持国论,岂须毫发间戎韬。
征求藉藉人多困,羁旅皇皇我亦劳。
栖宿与君何计得,半生飘荡似风毛。
《和酬王平甫道中见寄》赏析
这首七律展现了诗人对朝政的深刻思考与个人羁旅的感慨。诗人以"安危魁柄"开篇,直指国家命运之重,千官敛笏的意象暗示朝堂权力的集中。颔联提出治国根本在于"本根持国论",而非细枝末节的军事谋略,体现了儒家治国理念。颈联笔锋一转,描写民间疾苦与自身漂泊,"征求藉藉"与"羁旅皇皇"形成社会与个人的双重困境。尾联"半生飘荡似风毛"的比喻尤为精妙,将人生无常之感具象化,与友人"栖宿"不得的无奈相呼应,流露出深沉的时代悲凉。全诗结构严谨,由国到家,由众到己,层层递进,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生命体验。
现代文译文: 国家安危的大权究竟由谁执掌? 百官收敛笏板朝拜那赭黄龙袍。 若能将治国根本牢牢把握住, 又何须在细微处计较兵家谋韬。 横征暴敛使百姓困苦不堪言, 奔波在外的我也终日心焦劳。 与你安居的愿望何时能实现? 半生漂泊如同风中飘摇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