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雪咏》宋曾巩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曾巩

《雪咏》原文

雪花好洁白,不待咏说知。

区区取相似,今古同一辞。

薛能比众作,小去笔墨畦。

谁能出千载,为雪立传碑。

四座且勿歌,听我白雪诗。

天地于降雪,其功大艰难。

去年暖风日,冬在春已还。

山屏尽深碧,危溜声亦潺。

草萌各已动,梅花开最繁。

炉火殆可谢,衣絮谁复言。

推排腊已过,一变天更寒。

飘风动木石,激射难出关。

深房拥高燎,领肘曾不温。

仰视云压叠,垂欲藉屋山。

元气不复呵,飞鸟折羽翰。

谁排河汉流,欲堕莽苍间。

道为黑风遮,凝冻无住著。

纷纷成片缕,六出非刻削。

初时漏余滴,杂雨犹可恶。

迤逦纵飞洒,熊状不可名。

或稀若有待,或密似李索。

或弱久宛转,或狂自轩腾。

群来信汗漫,孤飘亦零丁。

屋角初渐斑,瓦沟忽皆平。

坳漥一已满,茅茨压将倾。

树木遍封裹,冈山助峥嵘。

阶除断纤秽,池台有余清。

流尘寂已掩,物象窅皆明。

厨烟或中鑱,里表仍孤擎。

长街隐缺甃,荒城混觚棱。

沙水渺相合,扁舟在图屏。

啄草鸟雀踪,篆字贵纵横。

顿惊宇宙内,侈丽皆天成。

引望谁倚楼,秀色乱目睛。

永怀衡门士,辛苦守六经。

山藜不充腹,笔砚久已冰。

柔茵坐中堂,谁问公与卿。

世事泊无意,烛换犹飞觥。

文犀压朱箔,阳春谢秦筝。

所处殊处所,苦乐固异情。

谁致此不齐,上天意何营。

苍苍不可问,奕奕洒未停。

明晨起相处,寒日已满窗。

井甃破圆素,砌苔还故苍。

万物去覆冒,颜色皆复常。

融为大田水,其流日滂滂。

方塘接深甽,澄彻碧玉光。

岂惟疠疫消,庶验百谷祥。

愿彼守经士,幸可继糗粮。

忧民既非职,空致新诗章。

现代文赏析、翻译

《雪咏》现代文赏析与译文

赏析: 诗人这首《雪咏》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雪的全景图卷,堪称宋代咏雪诗的巅峰之作。诗人突破传统咏物诗的局限,从天地造化的高度审视雪的意义,在艺术表现上有三大特色:

一、时空交响的结构艺术 全诗以"去岁暖冬"为引,构建起冬春对比的时间维度;通过"深房拥燎"与"衡门士苦"的空间对照,形成社会各阶层的全景扫描。这种时空交错的手法,使雪的描写具有了史诗般的厚重感。

二、科学观察与哲学思考的融合 诗中"六出非刻削"暗合雪花六边形结晶的科学认知,"元气不复呵"则渗透着理学家对天地之气的思考。将自然观察升华为宇宙哲思,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理性精神。

三、社会关怀的诗性表达 结尾"愿彼守经士"的祈愿,将雪景审美转化为对寒士的深切关怀。这种由物及人的转折,既延续了杜甫"朱门酒肉臭"的写实传统,又以"庶验百谷祥"的希冀展现了儒者的济世情怀。

现代文译文:

【雪之本相】 雪花的洁白无需赘言,古今咏叹总是雷同。薛能的诗作虽超群,终究难脱窠臼。谁能跨越千年,为雪树立不朽丰碑?诸位暂歇歌声,且听我的《白雪诗》。

【雪之降临】 天地降雪谈何容易,去岁暖冬春意早临。群山犹披深碧色,飞瀑依然响潺湲。百草已抽新芽,梅花开得正繁。炉火将熄未熄,棉衣早被遗忘。谁料腊月刚过,寒潮突袭人间。

【雪前征兆】 狂风摇撼山林,寒气封锁城关。深院高烧炉火,衣领袖口仍寒。黑云压垮屋脊,飞鸟折翼难翔。天河似要倾泻,淹没苍茫大地。道路被黑风吞噬,万物凝冻无声。

【雪之形态】 初时混着雨滴,惹人厌烦;继而纵情飞舞,千姿百态——或稀疏似在等待,或密集如织布机杼;或柔弱久盘旋,或狂放自腾跃。成群时铺天盖地,独舞时伶仃飘零。

【雪覆万物】 屋角渐染斑白,瓦沟转瞬填平。洼地顷刻涨满,茅檐几欲压弯。树木披上银甲,山峦更显嶙峋。台阶污秽尽掩,池台分外清澈。尘埃悄然隐匿,万物晶莹透亮。

【雪中人间】 炊烟穿透雪幕,孤灯明灭街巷。长街石阶隐没,城郭轮廓模糊。沙洲融入寒水,扁舟如嵌画屏。雀鸟踏雪留痕,宛如篆书纵横。惊觉宇宙瑰丽,尽是造化神工。

【雪际沉思】 楼上谁在眺望?雪色炫目迷离。常念寒门学子,苦守圣贤经典。野菜难果腹,笔墨久结冰。华堂铺软毯,谁问公卿事?世事浑不在意,换烛续饮狂欢。文犀镇纸压华笺,阳春曲罢秦筝歇。

【雪之叩问】 处境天壤之别,苦乐自然相异。谁造成这不公?天意究竟何为?苍天沉默不语,飞雪依旧潇洒。晨起推窗相见,冬日已满轩窗。井台素环破碎,阶苔重现青苍。

【雪后世界】 万物褪去银装,重展本来面目。融雪汇成春水,浩浩奔向田野。方塘连接沟渠,碧波如玉澄澈。岂止驱散疫疠,更兆五谷丰登。愿那穷经学子,可得糊口之粮。忧民非我职分,空赋新诗一章。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