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周密
老马伏枥鸣,终有万里志。
枯桐爨下焦,中抱千古意。
凡物有所遭,时亦有泰否。
古木根柢深,春风有时至。
《古意四首 其二》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四个精妙的意象群,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韧性与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全诗以"志"与"意"为诗眼,构建起物性与哲思交织的艺术空间。
前四句形成两组工整的意象对仗。"老马伏枥"化用曹操"老骥伏枥"而更添声响维度,槽枥间的嘶鸣与万里之志形成空间张力;"枯桐爨下"用蔡邕焦尾琴典故,在炊火焚烧的表象下暗藏琴材的千古清音。这两个意象群共同揭示了表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后四句转入哲理升华。"所遭"与"泰否"的对应,揭示出万物际遇的客观性;末联以古木深根喻指文化积淀,春风意象则暗喻历史机遇的必然性。这种对历史周期的认知,体现了宋代理学影响下的宇宙观。
现代文译文: 老马在马槽边嘶鸣,终究怀着驰骋万里的壮志。枯桐木在灶火中焚烧,内里却蕴含着千古琴音。万物各有其际遇,时运也有盛衰更替。古树根系扎得深远,自会等到春风吹拂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