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观潮》现代文译文:
钱塘江大潮,是天下最壮观的景象。从农历十六到十八日最为盛大。当潮水刚从海口涌出时,仅像一条银线;渐渐靠近后,就如玉砌的城墙、雪堆的山岭连接天际奔涌而来,轰鸣声似雷霆万钧,震撼激荡,仿佛要吞没天空、浇灭太阳,气势极其雄壮豪迈。正如杨万里诗中描绘的"海潮涌起如银铸的城郭,江面横亘似玉带束腰"那样壮观。
每年临安府尹都会到浙江亭检阅水军,数百艘战船分列两岸;随后演练各种阵型变换,还有士兵在水面骑马舞旗、耍弄标枪大刀,如履平地。突然间黄色硝烟四起,人影模糊难辨,水中爆炸声震如雷,犹如山崩地裂。待烟消波静,战船全无踪影,只有作为靶船的"敌船"被火焰吞噬,随波漂流而去。
数百名擅长游泳的吴地健儿,披散头发身刺花纹,手持十幅宽的大彩旗,奋勇争先逆流迎潮,在滔天巨浪中时隐时现,腾跃翻转变换各种姿势,而旗角竟不沾湿,以此展示高超技艺。沿江十余里间,珠光宝气的游人充斥视野,车马堵塞道路,各种饮食百货价格都比平日翻倍,连租用观潮帐篷的空地都寸土难寻。
赏析:
诗人这篇《观潮》以钱塘江大潮为描写对象,通过三个层次展现了南宋时期观潮的盛况。首先以"银线"到"玉城雪岭"的递进式比喻,辅以"雷霆""吞天沃日"的夸张手法,将潮水由远及近的动态过程写得气势恢宏。继而笔锋一转,细致描绘水军演习场景,硝烟战船、爆炸火光构成极具戏剧性的战争模拟画面。最后聚焦弄潮健儿的精湛技艺,"旗尾不湿"的细节描写尤为传神。
全文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在于多维度铺陈:既有自然奇观的时空变化,又有军事演练的声光效果,更不乏市井风情的生动写照。这种全景式描写不仅展现诗人作为史家的观察力,更暗含对南宋都城繁华的追忆。文中"倍穹常时"的物价与"席地不容"的拥挤,在记录民俗的同时,也隐晦透露出对奢靡世风的讽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