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唐许浑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许浑

《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原文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

去辙已平秋草遍,空斋长掩暮云深。

霜寒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水禽。

唯有西邻张仲蔚,坐来同怆别离心。

现代文赏析、翻译

《寻隐不遇的秋日怅惘》

诗人这首访友不遇之作,通过细腻的环境刻画,展现了唐代隐逸文化的独特韵味。诗人与张道士结伴寻访隐士李君,却只见空斋寂寂,由此引发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开篇"千岩万壑独携琴"便勾勒出隐士超然物外的形象,琴作为文人雅士的象征,暗示着李隐君高洁的品格。"知在陵阳不可寻"一句,既点明寻访不遇的事实,又暗含对隐者行踪飘忽的赞叹。中间两联以工笔描绘隐者居所:秋草掩没了车辙,暮云笼罩着空斋,寒霜中的橡果供养山鼠,冷月下的水禽栖宿菰蒲。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遗世独立的隐逸空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造访不遇的淡淡惆怅。

尾联"唯有西邻张仲蔚"巧妙点题,将同行的张道士比作汉代隐士张仲蔚,二人相对而坐,共享这份寻隐不遇的怅惘。这种情感的共鸣,使诗歌超越了单纯的记游,升华为对隐逸精神的集体追慕。全诗以景写情,通过空寂的自然景物,传递出对隐者高风的向往和求之不得的遗憾,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精神追求。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