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许浑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登洛阳故城》现代文译文: 野草萋萋间杂着半人高的蒿草, 当年筑城之人可曾想到今日荒凉? 洛水东流见证多少朝代更迭, 邙山北来依旧拱卫着巍峨宫墙。 暮云中乌鸦聒噪飞回古城墙, 寒雨里孤雁迷失在废弃壕沟旁。 最叹那缑山升仙的王子乔啊, 至今犹在碧桃树下醉吹笙簧。
赏析:
这首怀古诗以"登临"视角展开三重时空对话:
一、草木与城池的对话 开篇"禾黍离离"用《诗经·黍离》典,野蒿与庄稼共生,形成自然对人工的消解。"岂知劳"三字道尽历史无情,昔日万千民力筑就的城墙,终被野草吞噬。
二、山水与王朝的对话 颔联巧用洛阳地理:洛水东流似时间轴线,邙山北来如空间坐标。"市朝变"与"宫殿高"形成动态对比,山水永恒而人事无常,宫殿虽高终成废墟。
三、仙凡的永恒对话 尾联引入王子乔升仙传说,在寒鸦哀雁的现实中开辟出超然境界。诗人以"可怜"二字作结,既叹世人沉迷功名,又暗含对永恒仙境的向往。
艺术特色: 1. 空间构建:采用"野蒿-城墙-市朝-宫殿-古堞-空壕-缑岭"的镜头推移,由近及远又回归本体 2. 声色交织:水声、鸦噪、笙音对应黍离、山势、暮云,形成立体画卷 3. 今昔映照:每联皆含时空对照,最终以仙凡对比升华主题
历史隐喻: 诗人身处晚唐,此诗通过洛阳兴衰,暗喻大唐国运。末句"醉碧桃"看似超脱,实含对现实无奈的苦涩,体现晚唐诗人特有的历史苍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