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通玄子栖宾亭记》唐皮日休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皮日休

《通玄子栖宾亭记》原文

距彭泽东十里,有仙邃源奥处,号曰富阳,文士李中白隐焉。

五年冬别中白,岁且翅,再自淝陵之江左,因访于是。

至其门,骖不暇绁,而目爽神王,恍恍然迨若入于异境矣。

诉别苦外,不复游一词。

且乐其得也,木秀于芝,泉甘于饴。

霁峰倚空,如碧毫扫粉障,色正鲜温。

鸣溪潀潀,源内橐龠,鞲出琉璃液。

石有怪者,骁然闯然,若将为人者。

禽有异者,嘐嘐然若将天驯耶。

每空斋寥寥,寒月方午,松竹交韵。

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竿,邠人之鼓龠,不能过也。

况延白云为升堂之侣,结清风为入室之宾,其为趣则生而未睹矣。

中白所尚皆古,以时不合已,故隐是境,将至老。

呜呼!世有用君子之道隐者乎?有则是境不足留吾中白也。

昔馀与中白有俱隐湘衡之志,中白以时不合己,果偿本心。

馀以寻求计吏,不谐夙念,今至是境。

语及名利,则芒刺在背矣。

夫宾之来也,不逾于邑,(谓彭泽县)邑距是十里,至是者不为易矣。

其延之,旦不晡乎,晡不夕乎,则俟宾之所,果不可低庳。

于是钜其寝,西向百步,则筑宾亭焉。

两其室而一其厦,且曰:宾将病暑,吾则敞其檐。

宾将病塞,吾则奥其牖。

自竟是功,则鲜薧之馈,罍樽之费,纵倍于前矣。

其功始于咸通二年秋八月。

后五年五月,中白馆馀于是。

且祷其记而名之者,累月让不获。

因曰:“古者有高隐殊逸,未被爵命,敬之者以其德业号而称之,元德、元晏是也。

夫学高行远谓之通,志深道大谓之元,男子通称谓之子,谓请以‘通元子’为其号,请以‘栖宾’马为亭名。

”噫!知我者不谓我为佞友矣。

五年五月朔日记。

现代文赏析、翻译

《通玄子栖宾亭记》现代文赏析与译文

【赏析】 诗人这篇记文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隐逸生活的理想画卷。开篇以空间距离为引("距彭泽东十里"),通过访友的视角层层展开,在现实与理想的张力中构建出双重叙事:一是对隐士李中白居所的自然描摹,二是对隐逸精神的哲学思考。文中运用"木秀于芝,泉甘于饴"等通感修辞,将视觉、味觉、听觉交融,形成多维度的审美体验。更以"白云为升堂之侣,清风为入室之宾"的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以人格化的精神品格。结尾处关于"通元子"名号的阐释("学高行远谓之通,志深道大谓之元"),既是对友人的礼赞,也暗含作者对仕隐矛盾的深刻反思。全文在山水描写与哲理阐发间保持精妙平衡,堪称唐代隐逸文学的代表作。

【现代文译文】 在彭泽县东十里处,有一处仙气氤氲的幽深之地,名为富阳,文人李中白在此隐居。咸通五年冬与他分别后,岁月如鸟翼掠过,当我再次从淝陵来到江东,便专程造访。刚到门前,还未及拴好马匹,就觉目明神旺,恍惚间仿佛踏入仙境。倾诉完离别之苦后,竟再难说出闲游之语。更令人欣喜的是此处景致:树木比灵芝更秀美,泉水比糖浆更甘甜。雨后的山峰倚靠天际,如同碧玉笔扫过粉白屏风,色泽鲜润温雅。溪流淙淙作响,源头似藏着风箱,不断涌出琉璃般的清泉。奇石嶙峋,有的昂然挺立,恍若要化作人形;珍禽鸣叫,其声嘐嘐,仿佛受过天界驯化。每当空斋寂寥,寒月当空,松竹交响成韵。这般纯正雅致的音律,纵使乐师吹奏笙箫、邠地艺人击打龠器,也难以超越。更何况以白云为登堂的伴侣,邀清风作入室的宾客,这般意趣实乃平生未见。

中白崇尚古风,因与时世不合,故隐居此境直至终老。唉!世间真有践行君子之道而隐居的人吗?若有,恐怕这方仙境也留不住我的中白了。往昔我们曾共怀隐居湘衡的志向,中白因不合时宜,终究实现了本心;而我为谋求官职,未能践行夙愿,今日来到此境,谈及名利便如芒刺在背。

来访宾客多来自彭泽县城,县城距此十里,能到此地已属不易。接待宾客时,清晨不至午后,午后不至傍晚,因此待客之所断不可简陋。于是扩建寝居,在西面百步处修筑宾亭。设计两间内室共用一个屋檐,并设想:若宾客畏暑,便敞开檐下;若宾客惧寒,便深设窗牖。工程告竣后,新鲜干肉的招待、酒樽的开销,即便比从前倍增也心甘。此工程始于咸通二年秋八月,五年后的五月,中白邀我入住亭中,数月来屡次恳请我作记命名,推辞不得。我便说道:"古时那些高洁隐士未受官爵,世人因其德行尊称他们,如元德先生、元晏先生便是。学识渊博行为高远谓之'通',志向深邃道法宏大谓之'元',对男子的尊称谓之'子',请以'通玄子'作为您的雅号,以'栖宾'命名此亭。"啊!知我者当不会视我为谄媚之友了。咸通五年五月初一记。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