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奉和鲁望读阴符经见寄》唐皮日休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读阴符经见寄》原文

三百八十言,出自伊祁氏。上以生神仙,次云立仁义。

玄机一以发,五贼纷然起。结为日月精,融作天地髓。

不测似阴阳,难名若神鬼。得之升高天,失之沈厚地。

具茨云木老,大块烟霞委。自颛顼以降,贼为圣人轨。

尧乃一庶人,得之贼帝挚。挚见其德尊,脱身授其位。

舜唯一鳏民,冗冗作什器。得之贼帝尧,白丁作天子。

禹本刑人后,以功继其嗣。得之贼帝舜,用以平洚水。

自禹及文武,天机嗒然弛。姬公树其纲,贼之为圣智。

声诗川竞大,礼乐山争峙。爰从幽厉馀,宸极若孩稚。

九伯真犬彘,诸侯实虎兕。五星合其耀,白日下阙里。

由是圣人生,于焉当乱纪。黄帝之五贼,拾之若青紫。

高挥春秋笔,不可刊一字。贼子虐甚斨,奸臣痛于箠。

至今千馀年,蚩蚩受其赐。时代更复改,刑政崩且陊,

予将贼其道,所动多訾毁。叔孙与臧仓,贤圣多如此。

如何黄帝机,吾得多坎踬。纵失生前禄,亦多身后利。

我欲贼其名,垂之千万祀。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奉和鲁望读阴符经见寄》现代文译文:

这三百八十字的真言,源自上古伊祁氏。 上可助人成仙飞升,次能建立人间仁义。 玄妙天机一旦开启,五贼便纷纷现世。 凝结成日月之精华,融化作天地之精髓。 莫测如阴阳变化,难名似神鬼行迹。 得之可直上九霄,失之则沉沦厚地。

具茨山的古木苍苍,大块烟霞随意舒卷。 自颛顼帝时代以降,"贼道"成就圣人轨迹。 尧本是寻常百姓,得"贼道"取代帝挚。 挚见其德行崇高,主动让位脱身去。 舜原是个孤独鳏夫,终日制作粗陋器具。 得"贼道"承继尧位,布衣一跃为天子。 禹本是罪人之后,凭功业延续帝嗣。 得"贼道"接替舜位,用它来治理洪水。

自大禹到周文王武,天机渐渐松弛颓废。 周公建立礼法纲常,"贼道"化作圣贤智慧。 《诗经》如江河奔涌,礼乐似山岳对峙。 待到周幽王厉王后,王权衰弱如孩童稚气。 九州方伯似猪狗,诸侯凶猛如虎兕。 五星汇聚放光芒,白昼现于阙里地。 于是圣人应运生,在此乱世正纲纪。

黄帝传下的五贼道,世人拾取如拾青紫。 孔子挥动春秋笔,对此不敢改一字。 暴君比斧钺更残酷,奸臣遭鞭笞仍不悔。 至今已过千余年,愚民犹受其恩惠。

时代变迁更迭不断,刑法政令崩坏倾颓。 我将窃取这大道,举动必遭众人诽。 叔孙通与臧仓辈,圣贤多受这等罪。 为何黄帝的玄机,偏叫我坎坷颠沛? 纵使生前失禄位,也能赢得身后美。 我欲窃取这名号,流传千秋万代垂。

赏析:

诗人这首长诗以独特的"贼道"视角解构中国上古政治史,展现了他对传统帝王谱系的颠覆性思考。诗中"贼"字反复出现二十余次,形成强烈的反讽效果,实则暗指权力更迭的本质。诗人通过尧舜禹等圣王的"得位"过程,揭示了政治权力传承中"得道"与"窃取"的辩证关系。

艺术手法上,诗人将玄奥的《阴符经》哲理与具体历史事件相融合,运用"日月精""天地髓"等意象营造神秘氛围,又用"犬彘""虎兕"等比喻直斥乱世诸侯。在结构上,从黄帝到周代的历史纵贯全篇,最后回归自身际遇,形成宏大叙事与个人抒情的完美统一。

诗歌最突出的思想价值在于对传统圣王叙事的解构,将神圣的帝王谱系还原为权力博弈的过程。末尾"我欲贼其名"的宣言,既是对自身坎坷的愤懑,更是对留名青史的执着追求,展现了晚唐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复杂心态。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