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李之仪
温公天下士,百计兴艰危。
大厦势已倾,意欲一木支。
功名等山岳,德泽均雨露。
奈何谈笑间,而取鬼神怒。
鬼神岂不鉴,忠义当扶持。
一见亦何伤,冥路俄与期。
似非理所安,端恐数应尽。
邂逅不可逃,纷纷遂为信。
孔子昔有言,既敬亦须远。
三复而三思,临风更三叹。
《鉴然亭中见忠魂——诗人笔下的历史悲思》
赏析: 这首咏史诗以"鉴然亭"为观照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温公"当指司马光,诗人以"天下士"起笔,勾勒出一位欲挽狂澜的忠臣形象。"大厦倾"与"一木支"的意象对比,凸显了个人与时代的巨大张力。中间八句以鬼神之怒隐喻历史无常,忠义之士反遭厄运的悖论。尾联化用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智慧,通过"三复""三思""三叹"的递进式咏叹,将历史反思推向高潮。全诗在咏史中寄寓哲理,在叙事中渗透抒情,展现了宋代士人特有的历史观照方式。
现代文译文: 司马光这样的天下名士, 千方百计挽救国家危局。 朝廷如将倾的大厦, 他竟想用一己之力支撑。 功名如山岳般巍峨, 德泽似雨露般普惠。 为何谈笑之间, 却招来鬼神震怒? 鬼神难道不明鉴? 忠义本该得庇佑。 一见倾心何罪之有? 转眼却踏上黄泉路。 此事似不合常理, 只怕是气数已尽。 命运邂逅无可逃避, 众口纷传竟成确证。 孔子曾有明训: 既要敬畏也须保持距离。 我反复思索再三, 临风而立唯有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