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繁川徐氏孝严亭》宋李之仪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之仪

《题繁川徐氏孝严亭》原文

恋恋欲报恩,岁月犹过隙。

常恐寸草晖,终负阳和力。

万钟非所养,所重在以色。

庶几参与骞,不独慕今昔。

千寻用或短,乃未及咫尺。

哀哉过隙心,泪尽坟草碧。

坐见食亦睹,幽明固无隔。

蒸尝虽其时,要是未为得。

诗书圣人事,力久真自积。

卷舒岂他人,忠孝均我职。

尚容表龟趺,过者必此式。

长江会生尘,德辉何可及。

现代文赏析、翻译

《孝思的永恒重量——诗人<题繁川徐氏孝严亭>深度解析》

现代文译文: 怀着深深的报恩之心,时光却如白驹过隙。常担忧如寸草般的孝心,终究辜负了春阳般的养育之恩。万钟俸禄不足为养,真正的孝道在于诚敬的神色。愿能效法曾参、闵子骞,不仅追慕古今孝子的风范。千丈高树或许短暂,却不及咫尺孝心的永恒。可叹这易逝的时光啊,泪水浸透了坟前青草。坐着看见食物就想起亲人,阴阳两界本无阻隔。四时祭祀虽合时宜,终究难尽孝子心意。诗书传家是圣人之道,持久力行自然积累。人生起伏岂由他人?忠孝本是我的天职。尚能容我立碑表孝,过往行人必当效法。长江终有干涸之日,先人德辉永世难及。

赏析: 这首题亭诗以"孝"为精神内核,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对孝道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寸草晖"与"阳和力"的意象对比,突显子女回报与父母恩情的悬殊。艺术上运用"过隙"的双关意象,既指时光飞逝,又暗喻孝心易逝的忧虑。

诗中"万钟非所养,所重在以色"一句,颠覆了物质供养的孝道观,强调真诚敬爱才是孝的本质。诗人列举曾参、闵子骞等古代孝子,建立跨越时空的孝道谱系。"长江会生尘"的惊人想象,反衬出孝德光辉的永恒性。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从"恋恋欲报恩"的温情,到"泪尽坟草碧"的悲怆,再到"忠孝均我职"的庄重,形成完整的情感曲线。尾联"德辉何可及"的咏叹,将个人孝思升华为对永恒道德价值的礼赞。

这首诗不仅是题咏建筑之作,更是宋代孝道思想的诗意呈现,展现了儒家伦理与诗人个体情感的高度融合。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