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蒸饭成粥》南北朝刘义庆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南北朝] 刘义庆

《蒸饭成粥》原文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

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箄,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现代文赏析、翻译

《蒸饭成粥》现代文译文:

客人到陈太丘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去煮饭。客人与太丘正在谈论学问。两个孩子生着火后,都放下活计偷偷去听讲。煮饭时忘了放蒸架,米粒直接落进锅里。太丘问:"饭怎么还没蒸好?"元方、季方直身跪着说:"父亲和客人谈论学问,我们就一起偷听,忘记放蒸架,现在饭煮成粥了。"太丘问:"你们可记得些什么?"回答说:"大概记得些。"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复述,互相补充,竟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也无妨,何必非要吃饭呢!"

赏析:

这篇小品文通过煮饭成粥的日常趣事,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家庭的教育氛围。作者诗人以简练笔法,勾勒出三个动人场景:两个孩子偷听大人论学的专注神情,诚惶诚恐认错时的恭敬姿态,以及完整复述学问时的聪慧表现。最妙的是陈太丘最后的宽容之语,将"饭"与"粥"的形质之别,升华为对求知精神的肯定。文中"箄"(蒸架)这一细节的遗忘,恰成为精神食粮获得的契机,体现了魏晋名士对学问的崇尚远胜日常饮食的物质追求。全篇在生活琐事中见雅趣,于童真稚语中显智慧,正是《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事则高简瑰奇"的典型体现。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