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钟君威花字》明袁宏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袁宏道

《和钟君威花字》原文

官贫僻冶游,僧贫僻种花。

两贫戏问取,身困意何奢。

数亩葡萄棚,下马如到家。

良朋递指引,佳会屡停车。

竹石能几何,使我心忽遐。

自来悭饮者,咽酒亦如茶。

瓮瓶高累累,腹罄卧平沙。

欢呼达迄半,一里无栖鸦。

藻文沾白帢,禅榻倒乌纱。

衫栏沽酒尽,或恐到袈裟。

现代文赏析、翻译

《和钟君威花字》现代文译文:

做官清贫偏爱寻幽访胜,出家清贫偏爱栽种百花。两种贫者相戏问:身困窘时心为何这般潇洒?数亩葡萄架下,一下马便似归家。好友们相继引路,因雅集频频驻车。竹石能值几何?却让我心境忽然开阔。向来节制饮酒的人,此刻咽酒也如饮茶。酒瓮酒瓶高高堆叠,喝空后醉卧平沙。欢笑声传到半里外,惊得鸦雀不敢落下。锦绣文章沾湿了白帽,禅床上倒扣着官纱。典当衣衫买酒钱将尽,或许连袈裟也要抵押。

赏析:

诗人这首唱和诗以"双贫对照"的独特视角,展现了晚明士大夫在仕隐之间的精神困境与解脱。全诗可分三个层次:开篇四句以官贫与僧贫的并置,提出"身困意奢"的生命悖论;中间十二句通过葡萄架下的雅集场景,描绘"酒中得道"的狂欢图景;结尾四句则以衣冠散乱的醉态,完成对世俗身份的解构。

诗中"竹石能几何"的反问最具深意,表面写文人清玩的价值判断,实则暗喻物质贫乏中精神富足的哲学。诗人将"咽酒如茶"的克制与"腹罄卧沙"的放纵并置,形成张力十足的戏剧性场景。尾联"袈裟"的意象尤为精妙,既呼应开篇的僧侣形象,又暗示超越宗教形式的精神自由。

这种"以俗为雅"的写法,体现了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创作主张。诗中葡萄架、酒瓮等俗物经诗意点化,成为承载性灵的媒介。诗人通过解构官僧身份界限,在醉态狂语中实现了对礼教束缚的超越,展现出晚明文人特有的精神突围方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