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袁宏道
十六长汤院,阿谁似玉环。
故宫秋草里,小邑水声间。
童子驱羊去,村姑赛庙还。
教他扬广笑,破国只骊山。
《过华清宫浴汤泉 其二》现代文译文: 十六座温泉宫殿依旧在, 可谁还似当年杨玉环? 故宫殿宇埋没秋草里, 小城流水声依稀可辨。 牧童赶着羊群远去, 村姑赶完庙会归还。 若让隋炀帝见此景, 该笑亡国何须骊山。
赏析:
这首作品以华清宫遗址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诗中"十六长汤院"与"秋草里"形成鲜明对照,昔日繁华的温泉行宫如今已成荒草萋萋的废墟。"阿谁似玉环"一句,既是对杨贵妃的追忆,也暗含红颜祸水的讽喻。
后四句笔锋一转,描写眼前乡村生活场景:牧童、村姑的日常活动与历史遗迹形成强烈反差。尾联"教他扬广笑,破国只骊山"用隋炀帝典故,暗讽统治者荒淫误国,将历史教训浓缩在骊山这一意象中。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空间并置(宫殿遗址与乡村生活)和时间对照(历史与当下),在平淡叙述中寄寓深沉的历史反思,体现了诗人"独抒性灵"的创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