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元张养浩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元] 张养浩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原文

从跳出功名火坑,来到这花月蓬瀛。守着这良田数顷,看一会雨种烟耕。倒大来心头不惊,每日家直睡到天明。

见斜川鸡犬乐升平,绕屋桑麻翠烟生。杖藜无处不堪行,满目云山画难成。泉声,响时仔细听,转觉柴门静。

【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三四株溪边杏桃,一两处墙里秋千。隐隐的如闻管弦,却原来是流水溅溅。人家浑似武陵源,烟霭蒙蒙淡春天。游人马上袅金鞭,野老田间话丰年。山川,都来杖屦边,早子称了闲居愿。

【遂闲堂即事】堂名遂闲,偃息其间。对着这青编四围、翠玉千竿。壁上关仝范宽,枕上陈抟。

古铜围座锦斓斑,玛瑙杯斟水晶寒。灵石相间玉潺湲,笔砚窗前雨声干。倒大来清安,柴门势不关,一任云飞散。

【秋池散虑】池亭草苫,书架牙签。对着这烟波绿惨,霜叶红酣。太湖石神剜鬼劚,掩映着这松杉。恰便似蛟龙飞绕玉巉岩,忄害的些野鹿山猿半痴憨。呼童忙为卷疏帘,老子无语但掀髯。遥瞻,云山露半尖,越显的秋光淡。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现代文解析与赏析

这首套曲展现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画卷,由四支曲牌组成,层层递进地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四重境界。

第一境【田园初觉】以"跳出功名火坑"开篇,用"花月蓬瀛"比喻田园如仙境。"雨种烟耕"四字凝练农耕意象,"杖藜无处不堪行"化用杜甫诗意,展现行动自由。最妙在"泉声"二句,以动衬静,用听觉转换凸显心灵安宁,柴门静处反见天地宽。

第二境【寒食游观】描绘清明踏青所见。"三四株溪边杏桃"与"一两处墙里秋千"形成数字对仗,暗合"小景"美学。将流水声误作管弦的听觉错觉,巧妙呼应陶渊明《桃花源记》意境。末句"山川都来杖屦边"用拟人手法,道出人与自然的主客易位。

第三境【书斋雅趣】展现文人雅致。"青编四围"对"翠玉千竿",色彩相映成趣。列举关仝、范宽画作与陈抟睡姿,暗喻自己兼具艺术审美与隐士风骨。"玛瑙杯斟水晶寒"七字尽显器物清雅,尾句"一任云飞散"暗含庄子"坐忘"境界。

第四境【秋池禅思】以园林造景寄寓哲理。太湖石"神剜鬼劚"的雕琢与自然松杉形成人工与天然的对话。"蛟龙飞绕"的想象与"野鹿山猿"的实景虚实相生。结句"云山露半尖"留白,恰似马远"残山剩水"的画意,秋光淡处反见人生真味。

全篇以"闲"字为眼,通过四时景物的转换,完成从"身闲"到"心闲"的升华。诗人将陶渊明的田园诗、王维的山水画、苏轼的文人趣融为一体,在元曲的俗文学形式中注入高雅意境,堪称隐逸题材的集大成之作。其语言既保持散曲的活泼本色,又蕴含诗词的凝练之美,在"俗"与"雅"之间找到绝妙平衡。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