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涧底松·有松百尺大十围》唐白居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白居易

《涧底松·有松百尺大十围》原文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现代文赏析、翻译

原创赏析:

涧底松,它生长在幽深的涧底,寒且卑,它的周围是大自然的最残酷的环境,深深的涧水和峭壁陡岩。但它并未被深涧山险的环境所压制,它坚定地生存下来,或许会在深山中孤独的老去,却永不言弃。尽管这里没有人们所期待的富饶和方便,然而这并不能抹杀它独特的价值。

此时,天子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殿堂)缺少了栋梁之木,人们想到了这涧底松。他们觉得它可能就是那缺失的木材,然而他们却无法知道这是否是正确的选择。这让人不禁思考,究竟是谁能理解这天地间的造物者的意图呢?

那些世代享有高贵姓氏的人,那些出身贫贱的人,那些穿着牛衣(一种用草绳编织成的过冬御寒被)的人和身穿貂蝉裘衣的人相比,似乎存在着极大的贫富差距。但在这里我们要看到,即使是身处不同阶层的人,虽然貂蝉和牛衣存在很大的区别,可是真正的身份不在于他们所处的位置的高低,而在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品行和行为。高者未必贤能,或许他也有愚钝的时候;反之,低位的人也不见得愚钝,可能有自己的特长。

松树的伟大并不仅仅体现在其独特的质地,而是能反映出大自然朴素的原则。让我们回忆一下深深海底孕育出来的珊瑚是多么的光彩夺目,却在长久的生命周期中被层层侵蚀得几乎只剩下骨架;又看一看空旷的高空中普普通通的榆树种子能生长为高大挺拔的白榆树。这就是生命的奇迹,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涧底松的坚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种生命奇迹的体现。

现代译文:

有棵青松百尺之高十围之大,

生长在涧底寒冷且低洼。

涧深山险人迹罕至难行,

要到老死也未曾遇到过工匠测量它的材值。

天子明堂缺少栋梁之木时才发现它,

在那里它那体积恰为需要却又不知被选择的原因。

谁可理解天地造物的用心良苦?

给了它的材却不给它的位置。

金张贵族世代享有荣华富贵,

原宪贫穷寒酸不能做官做宰。

貂蝉与牛衣相比虽有贵贱之别,

高的未必就贤明,

低的未必就愚蠢。

你不见珊瑚沉于海底光彩照人,

天上榆树种子却能茁壮成长。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