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新乐府 西凉伎 刺封疆之臣也》唐白居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白居易

《新乐府 西凉伎 刺封疆之臣也》原文

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

须臾云得新消息,安西路绝归不得。

泣向狮子涕双垂,凉州陷没知不知。

狮子回头向西望,哀吼一声观者悲。

贞元边将爱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

娱宾犒士宴监军,狮子胡儿长在目。

有一征夫年七十,见弄凉州低面泣。

泣罢敛手白将军,主忧臣辱昔所闻。

自从天宝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

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

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

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

天子每思长痛惜,将军欲说合惭羞。

奈何仍看西凉伎,取笑资欢无所愧。

纵无智力未能收,忍取西凉弄为戏。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译文:

唐代有一个独特的表演形式叫“西凉伎”,是一种假面舞狮的舞蹈。它的特点在于以木头雕刻狮子头,尾部是丝制成的,眼珠子则用镀金包裹。舞狮的人穿着带有疾风意味的衣服,摆动他们那双充满活力的耳朵。这头“狮子”就如同从遥远流沙之地,历经万里奔波而来的。这两个扮演胡人的小孩有着紫色的胡子,深邃的眼睛,他们伴随着鼓舞跳跃的动作上前发表了一番言辞。

他们讲述的就像是在凉州还未陷落的时候,安西都护带着它进入中原时的情景。不久之后,他们得到了新的消息,凉州的情况日益恶劣,那些离凉州很远的人们根本无法获得新消息。于是他们向着狮子哭泣,泪流不止,只能无奈的哀求,不知道凉州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那头狮子也向西方张望,发出一声哀嚎,看着让人十分悲伤。

贞元年间,一些将领非常喜欢看这个西凉伎。他们一边饮酒一边看表演,怎么也看不够。这种表演常常被用来娱乐宾客,犒劳士兵,宴请监军。那两个胡人小孩也一直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

有一位已经七十岁的士兵,看到西凉伎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擦干眼泪对将军说:“看到这样的表演,我感到十分痛心。我们国家自从天宝年间开始战乱以来,西北边疆的安宁被破坏了。凉州陷落已经四十年了,河陇也相继沦陷了七千里。原本安定广阔的疆域变成了如今的边防重地,屯兵在凤翔。我们屯兵在此十万之众,却只是在原地空耗时光,悠闲地过着日子。留下的百姓只能在凉州日日以泪洗面,而我们的将士却无意去收复失地。陛下常常为此痛心疾首,而我们这些将士说起这样的状况也会感到羞愧。”

接着他说:“为何还要再看这种西凉伎呢?这是取笑自己的无知,欺骗自己以此来缓解痛苦实在是太无耻了。就算我们没有力量去收复失地,也不应该忍心看着西凉沦为戏耍的对象。”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这首诗通过西凉伎这一表演形式反映了当时边疆的战乱和百姓的苦难,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将领的批评。白居易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的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