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白居易
正抽碧线绣红罗,忽听黄莺敛翠蛾。
秋思冬愁春怅望,大都不称意时多。
当然可以。以下是白居易的《急乐世辞》的现代文译文和赏析:
急乐世辞
原文: 正抽碧线绣红罗,忽听黄莺敛翠蛾。 秋思冬愁春怅望,大都不称意时多。
译文: 正当她心灵手巧地抽着碧线绣着红罗的时候, 忽然听到的黄莺儿的鸣叫,让她皱起了眉头。 秋天的时候,想着冬天,冬天的到来又是一片的愁闷。到了春天,春华秋实,本是值得庆幸,可是又生出些许的怅然若失。大概春天让人心情烦躁吧。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人永远无法满足。
赏析: 这首诗,寥寥数语,既写出了人物的情绪,也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而且这首诗的艺术表现也很不寻常。一是取材新颖。描绘出封建社会一种司空见惯的普通生活场面,而在这首诗中,却用它来表现封建社会人性被摧残的情况,这就显得新鲜。同时这首诗把女性最平常、最熟悉的景象和感情当作咏叹题材,充分说明诗人观察细致、体验精微、体会深刻。二是抒情巧妙。通篇是白描,几乎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只是不意之中吐露出一位劳动妇女的柔弱心灵和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痛苦和不幸。由于地位的低下,即使是最爱自己手艺的女性也只好独自饮泣,无从倾诉,这种哀怨比直言申诉更显得深沉哀怨。“大都不称意时多”这一个情节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却充分地展示了一个具有丰富感情的性格。在诗的结构上从上三句意脉连贯不断,末句如流云突然转折,一方面显示了技巧之妙,另一方面也使篇中女子抒情主人公形象更显得单薄、可掬。它类似于抒情民歌中经常出现的先扬后抑(即兴摇头)手法,“几处欢天喜地,多时苦雨悲伤。”一位和祥淑女的负气式描写也有几分近似于此,但却都无法相提并论(只是大都绝句中常见的谐音句式近似)。白居易这种独到的手法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这首诗很可能是白居易《江南弄》七首中的一首。这首诗从表现封建社会下层劳动妇女的特殊思想感情出发,较有深度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因此传诵面较广。全篇如弹丸脱指手有余香,抒写了这个妇女的典型心理体验;惆怅忧怨中微露出鼓励力量与积极因素,它是有着生活情趣的小诗写物志的杰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