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祖席前字(送王涯徙袁州刺史作)》唐韩愈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韩愈

《祖席前字(送王涯徙袁州刺史作)》原文

祖席洛桥边,亲交共黯然。

野晴山簇簇,霜晓菊鲜鲜。

书寄相思处,杯衔欲别前。

淮阳知不薄,终愿早回船。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是韩愈在为友人王涯饯行的场合所创作的一首诗。诗人巧妙地运用古代的“祖席”习俗,来赋予此诗以浓郁的抒情意味,增加了此诗的意蕴。

首联“祖席洛桥边,亲交共黯然。”交代了饯行的地点和情景,并点出了与会者的身份。“亲交共黯然”一句,写出了饯别友人的落寞心情。友人们伫立在洛桥头,举行着一个离别的饯宴。此时,夕阳衔山,凄凉的氛围笼罩着整个场面。诗人用“黯然”来形容友人的心情,同时也暗示出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苦。

颔联“野晴山簇簇,霜晓菊鲜鲜。”写出了饯别友人离京赴任的背景。此时,秋天的原野沐浴着斜阳的余辉,簇簇青山如朵朵朵朵云霞。霜降清晨,菊花盛开,满地鲜艳。这里描绘出了一幅空旷澄澈的郊野初冬暮秋图,富有季节和时间的特色,给人以特别鲜明的视觉感受。“鲜鲜”描绘了菊花因经霜而艳丽动人的情态。这样的景象不仅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同时也反衬出友人的欢快情感和前路的平坦美丽。

颈联“书寄相思处,杯衔欲别前。”直接抒发惜别和祝愿之情。“书寄相思处”指的是赠别时互赠的诗书。“杯衔欲别前”一句,运用了“衔杯”这一古代习俗,一方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离别的即将到来。这里用“杯衔”一词来形容饯别时的气氛,形象生动。“欲别前”为即将分别时的场景预设了余韵。

尾联“淮阳知不薄,终愿早回船。”写出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许与欣赏,希望他能得到淮阳人的爱戴,同时希望他能早日回到洛阳,重聚一堂。这一联收束了全篇,既总结了全篇的主题,又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浓厚的友情和生动的景色描绘为基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离别之苦。诗中用词巧妙,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体现了韩愈诗歌的艺术特色。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