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范成大
凌高蹋危峰,斗下俯幽谷。
仙英馥椒兰,嘉荫矗旄纛。
空翠元不雨,泄云自膏沐。
暑给森有棱,瘁肌凄欲粟。
白崖如负依,金界奠苍麓。
众峰拱二八,娟妙绕重屋。
真人与尊者,幽居接松竹。
呼之傥肯应,留我试餐玉。
《中峰》现代文译文:
我攀登高耸入云的险峰, 蓦然俯视脚下的幽深山谷。 仙葩散发着椒兰的芬芳, 嘉树如旌旗般挺立山谷。 满山空翠本非雨水滋润, 流云自为山峦沐浴更衣。 酷暑中林木棱角分明, 寒颤的肌肤起满粟粒。 白崖似背负着天穹而立, 金色佛寺矗立青翠山麓。 十六秀峰如侍女环绕, 娟秀地拱卫着重重殿宇。 得道真人与佛门尊者, 在松竹掩映处结庐隐居。 若呼唤他们或许会应答, 请留我在此试餐玉英。
赏析:
这首《中峰》展现了诗人山水诗"穷形尽相"的艺术特色,全诗通过五个层次展现中峰胜景:
一、开篇以"凌高""斗下"的强烈对比,形成俯仰之间的视觉张力。"蹋"字极具动感,使攀登之态跃然纸上。
二、中间六联运用通感手法:"馥椒兰"写香气,"森有棱"状寒意,"凄欲粟"传体感,将视觉、嗅觉、触觉交融。特别是"泄云自膏沐"的拟人化描写,赋予云气灵性。
三、空间布局匠心独运:先写整体山势,再聚焦白崖金界,最后以"众峰拱二八"收束全景,形成由面到点再到面的观察轨迹。
四、结尾处虚实相生,从实景转入"真人""餐玉"的仙道想象,既保持道教色彩,又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五、全诗对仗精工而不板滞,"空翠"对"泄云","暑给"对"瘁肌",在工整中见流动之美。诗人以画家眼光写诗,使中峰之景如在目前,体现了宋代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