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姚合
老人罢卮酒,不醉已经年。
自饮君家酒,一杯三日眠。
味轻花上露,色似洞中泉。
莫厌时时寄,须知法未传。
唐代诗人姚合的《寄卫拾遗乞酒》诗,借诗友乞酒之事,阐发道义妙理,又蕴涵无尽情深。全诗清新流畅,似有酒香四溢。诗文直述姚合本人已戒酒多年,却不禁思念友人卫拾遗之酒,渴求已久。诗中的“一杯三日眠”更是形象生动,既体现了卫拾遗酒质之佳,也寓含了诗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中的“老人罢卮酒,不醉已经年”,开篇便揭示了诗人自身已戒酒多年,这看似寻常之事,却为后文诗人乞酒做了铺垫。“不醉已经年”更是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深感诗人的矛盾与纠结。
“自饮君家酒”,一句引出诗人对友人卫拾遗的思念之情,如同在山重水复之际发现了一处清泉,令人欣喜。诗人以“一杯三日眠”形象地描述了饮了友人酒后的感受,表达了对友人酒的极度赞美与喜爱。
“味轻花上露,色似洞中泉”,两句诗对友人酒进行了形象的描绘,酒味轻过花上露,色泽似那仙山洞府之泉,如此美酒令人心驰神往。诗人对友人酒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深敬仰。
“莫厌时时寄,须知法未传”,最后两句诗人以恳切的语气请求友人不要厌烦寄酒,要知道此中妙理尚未能传与他人。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也寄托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深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乞酒之事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人以淡泊明志,以乞酒表达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又以“法未传”隐喻人生之道不可轻易示人,充满了对人生真谛的探索与追求。同时,诗中描绘的友人酒色香味俱佳,更是令人神往,引人深思。此诗读来如饮甘泉,清新自然,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