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回疆竹枝词三十首 其六》清林则徐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林则徐

《回疆竹枝词三十首 其六》原文

归化如今九十秋,怜他伦纪未全修。

如何贵到阿奇木,犹有同宗阿葛抽。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赏析这首诗:

回疆竹枝词三十首·其六

九十年前归化城,怜他伦理未全成。 阿奇木府如此显,还有同宗阿葛轻。

这首诗描绘了清代回疆(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社会状况,通过对比阿奇木府和同宗阿葛的行为,表达了对社会伦理道德缺失的忧虑。

首句“归化如今九十秋”,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了时间背景——九十年前。这里“归化”指的是当时回疆的首府迪化城,即今天的乌鲁木齐。诗人用“九十秋”来形容时间的漫长,暗示了社会的变迁和伦理道德的缺失。

第二句“怜他伦理未全修”,诗人表达了对回疆社会伦理道德缺失的忧虑。“怜他”表示同情,但是这种同情并不足够解决问题。这说明在回疆,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推动。

接下来的两句诗是关键:“如何贵到阿奇木,犹有同宗阿葛抽。”阿奇木是清代官名,类似于今天的县长或区长,作者以此称谓强调他们的社会地位。这里诗人讽刺地发现,就连身居高位的人也不能维护同宗兄弟的伦常之礼。尽管他们在社会中有着显赫的地位,但却没有能够做好表率,以至于他们其中的一位亲属,即阿葛抽的行为已经偏离了伦理道德的轨道。这无疑是对阿奇木们的一种批评和讽刺。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回疆社会伦理道德缺失的深深忧虑。尽管政府和社会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有许多人没有认识到伦理道德的重要性,甚至偏离了正确的道路。这种状况令人担忧,诗人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现代译文: 九十年前,回疆的首府迪化城如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怜悯那里的人们,他们的伦理道德建设并未完全完善。即使在地位显赫的阿奇木家族中,仍然有人偏离了伦理道德的轨道,这就是同宗的阿葛抽。这让我深思,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重视伦理道德的建设,让每个人都能够遵循正确的道路呢?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