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白居易
鸡球饧粥屡开筵,谈笑讴吟间管弦。
一月三回寒食会,春光应不负今年。
《会昌元年春五绝句·赠举之仆射》赏析
这首诗所展示的是一幅与朋友们尽兴而歌、欢乐祥和的画卷,富有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太平昌盛的景象和世道人心的眷念。
唐代长安城中,达官贵人宴饮的排场讲究颇为繁复。首句“鸡球饧粥屡开筵”,连用三个食品的名称,点出盛筵之多且杂。鸡球是馔品,如今盛行。这种甜饼的原料多有寒食所用地榆杏臙脂之类(见杨巨源《绿蚁衬唐诗句注》)用作小食的心,亦可例列冷餐会馔品首位。稠粘甜润的糖粥“屡开筵”,那是用料之丰。这样的“甜”食可谓做足了舌尖上的福分。
随着对一整套食谱的饱啖,大家的舌蕾有进一步的开发。既然有了这般挑剔,唐人吟咏宴席亦不忘述及其间种种乐曲,不无道理。“谈笑讴吟间管弦”谓乐声随着歌唱响起。高坐大雅之堂的文人们此时已忘情于音乐,与“管弦伎乐回秋思”(韩愈《醉赠张秘书》)一类歌咏当是同趣。
三、四句以写景出之,将春光作一概括性的描绘。“一月三回寒食会”,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禁烟火,吃冷食,成为习俗,诗人这里只是点出“一月”已三次寒食聚会,“三月桃花浪,梅花落故基”(温庭筠《寄怀》)写出明媚的春光;人们把玩春光在诗词中经常可见。“春光应不负今年”,不仅回应一二句三月桃花浪花翻滚、暖意融融的描述,似乎也是暗示吉讯接踵而来。“期到赏会当春是”。此刻季节与时令正该是好上风光。可谓得意洋洋,“不负”表现出诗人十分惬意的心情。于是相约时近春光、“金尊连日任开筵”。 闲暇而惬意的岁月悄然而逝,“不如相劝醉中眠”。一场痛快淋漓的酒宴后,诗人倦意袭来,以醉眠作结。
此诗语言平易近人,直抒胸臆,诗味浓郁。诗人对举之仆射一家的生活动态、文化情趣观察入微,描摹细腻。鸡球饧粥、管弦歌舞、踏青折柳一系列精心设景叙事不但着眼于夸示繁华风光和性命的情趣乐事。大有表现劝乐安逸小康社会的人文理想效用,足使当时的爵府“满酌”、顾悯杜甫偏系以辘轳金顶、编织太多牵累了庸乏高明点的中二主寿辇志旌杏斛酒盏。诗篇的艺术特色在于它写的是平常生活,写的是春风得意的岁月,没有华贵气象,没有绮丽的辞藻,在平淡中透露出一种清新的生活气息。
这首诗作于会昌元年(841)春。当时白居易在洛阳履道里宅中,以垂钓和赋诗会友饮酒自娱(杜牧《将赴宣城任,留题友人水堂》)。在此背景之下写了这首政治并不任乱一、二者的友谊酬唱小调。。其中的喜悦自足之语也不无分量:“相携翠微上,花落红乱舞。” 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太平盛世的光景不会长驻了。
现代文译文:
在长安城中,大官们经常设宴款待宾客。鸡球、糖粥等美食不断出现在餐桌上,谈笑间还有管弦乐声相伴。一个月之内他们要举行三次寒食聚会,春天的美景不负他们的期待。他们尽情享受着生活的乐趣,无忧无虑地度过了一个惬意的夜晚。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也感到疲倦了。于是他们决定在醉酒中入睡,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官僚阶层的享乐生活,充满了快乐与慵懒的情绪。这首诗文字简朴明快、清丽淡雅、内容纯真、高古缥缈的艺术风骨;或众山圈月 、芒鞋挂斗的夜读挥才韵味 ;文含百花体鸣绿艳垂年的招鸾胆韵乡 ,无论是在审美境界上还是在文字表述上都令人流连忘返 ,美不胜收 ,历来为人所称道 。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风流儒雅、 神采俊逸、快乐潇洒 、无忧无虑 的社会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