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白居易
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
平生烟霞侣,此地重徘徊。
今日勤王意,一半为山来。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唐朝的群星璀璨中,白居易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他不仅以诗名传世,更以诗心照亮了唐诗的天空。这首《祗役骆口,因与王质夫同游秋山,偶题三韵》诗,就是他以诗心描绘的一幅山水画。
首句“石拥百泉合”,便如信手拈来之笔,却饱含着大自然的魅力。山口常常是山水交汇的地方,那险峻幽僻,千峰竞秀的景色,在诗人笔下被形象地勾勒出来。“泉合”二字用得尤其精妙,仿佛大自然在弹奏着激昂高亢的交响乐,给人一种磅礴的气势。
次句 “云破千峰开”,是“石拥”的继续,又是“泉合”的引申,把诗人的视线引向了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中。一个“破”字,飞珠溅玉,仿佛大自然在弹奏着舒缓优雅的轻音乐,给人一种清新淡雅之感。如果说第一句是以浓墨重彩描绘大景的话,那么这一句则是以轻笔淡墨勾勒细景。“平生烟霞侣,此地重徘徊”,这句平淡天真的画笔,正是最得大自然魂魄的。自然之中并无此等人、此等事,唯“我”与山水结为伴侣,“此等地重徘徊”,“我”看呆了,陶醉于千峰万壑之间。“此等地”二字不到十字,写出主人公观览之下不尽留连之意。然而慢镜头式的留连已引起了主人公的思考:这种山景到底算怎么样的呢?怎样才能把此等的山水写入诗词?描山画水在这里不再是文字的游戏和过场。此时的主人公身心都已融化到大自然之中,融为一体。真是人在山中亦在景中。“勤王意,一半为山来。”王国维曾说过“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就是此刻诗人心情的真实写照了。繁忙的身心好像暂时找到了栖身之所;不久故乡战火再起他将会丢下正在孕育的山水恋恋离去,“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面对美景良辰,“我”要和王质夫说再见了。此行不只为了纵情山水、寻觅家园失落的慰藉而作一次精神的漫游和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到烽火连天的边境去承担“勤王”的重任。然而“一半为山来”,山水之乐也自然也占据了勤王意的一半了。那么此次别离不知何时再能重游?山水能否留下呢?古人云“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或许这是唯一的选择吧!此刻“平生烟霞侣”的他感到的是重重的孤独和怅惘。“此等地重徘徊”便是在这无限依恋的怅惘中结束。
这首诗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把大自然的景色、山水的点染、人物的主观情绪、古往今来的评价融为一体。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山水归隐的向往、对朝廷排挤的愤懑、对无法封山水为伴侣的自嘲以及对朝庭征战意气的忠贞表达得淋漓尽致。“前有未著意处无穷未著意时已极妙也。”寥寥几笔把“境与意会”的中国传统诗歌的精髓在看似信手拈来的笔墨中体现出来,意境全出。读罢此诗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现代译文如下:
群山环绕着许多清泉,云雾散开后千峰秀丽展现眼前。
我这一生最爱的就是烟霞同伴,在这美丽的地方久久徘徊不愿离开。
如今为了皇上的命令,一半的心思为了山水停留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