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杨尚书罢相后夏日游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杨侍郎同行》唐白居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白居易

《和杨尚书罢相后夏日游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杨侍郎同行》原文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良冶动时为哲匠,巨川济了作虚舟。

竹亭阴合偏宜夏,水槛风凉不待秋。

遥爱翩翩双紫凤,入同官署出同游。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白居易诗中的“杨尚书”指的就是好友杨虞卿。在诗中,白居易以高远的人生境界,寄寓两位友人“退无忧”“得自由”的信念。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首联写“无喜退无忧”,自在坦然,可以比喻为云之舒卷。首联出句全用典故。“冶”通“冶”,指铸冶金属。相传古代铸冶工匠非常欣赏自然界的云朵,羡慕它无拘无束,因此十分爱慕云的气质,希望能把它变成自己的模样,让它替自己干一番事业。有了这个奇妙的想法,古代铸冶工匠通过自己聪明的智慧终于实现了愿望。白云舒卷自如,变幻莫测,这就是匠师所梦寐以求的理想云朵。白居易以“良冶”喻人,赞扬杨虞卿为人处世的原则是灵活自如,无拘无束。颔联用“巨川济了作虚舟”进一步说明杨虞卿为人处世的态度。虚舟是无所依托的船,在风浪险阻面前,它无法抗拒,但因此也就没有祸患。这句诗说明杨虞卿有自知之明,为人处世灵活变通,不会因一时的得失而自招灾祸。他深知世间没有长久的春风得意,因此不以物喜,不因一时的失意而忧愁。颈联进一步写出白昼及夏日的“水亭”。从阴凉无暑可知时间为雨季。这在别首咏暑中多处出现场景可以加以参证。虚廊院坝杨荫之下古时专设茅屋敞阁作御史之类的司法场所 。道家于此述修炼等道法 仙人下厨为厨仙之类 。“竹亭阴合偏宜夏”,正写此意。“水槛风凉不待秋”,写出夏日水亭上的风凉,是虚写;而“不待秋”则是实写初秋时节已觉有秋风了。尾联以双“紫凤”遥应首联末之“如云”,同时点明题中的“招同”两字。“双紫凤”既代表杨尚书在场,也暗示杨侍郎在场,“入同官署”“出同游”,正说明两位友人一同在场。

这首诗通篇用比体抒怀言志,题中的“招”字表明此诗是作者先成诵而后题中的“招”字是被动的接受邀请而非主动邀请的意思。不过题目的要求是要译成现代文 在翻译时在尽量保留原意的基础上运用联想等手法 使其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尽量做到既符合原意又符合语言习惯 因此翻译可能并不十分到位 请谅解。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