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白居易
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
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
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
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回赠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白居易和刘禹锡友情深厚,常常互相赠诗寄情。白居易此诗虽短,却句句寄意,诚挚感人。
首联“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就收到未见其人先感其情的艺术效果。刘禹锡给他寄诗来,白居易还没有打开信封,就感受到其中的情思浩荡,可见诗人是多么渴望与好友刘禹锡交流。从整个诗句看,既表现出读信的情景,又表现出读信时的喜悦。信未开,喜悦已至,为下文写满腔欣喜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思浩然”三字,非常传神,使读者仿佛看到诗人伫立风中,低首沉思,欲语而又不能语的样子。
颔联“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即用“人貌”见出时序变换,又用“蝉声”见出季节更迭。刘禹锡由白居易的回信中知道友人依旧健在,因而欣然。诗人从对方着笔,写刘禹锡由自己的健康状况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态度;同时表明自己尽管到了晚年(古人称蝉为“暮蝉”,可以见得),但胸怀之壮志,情操之高尚,仍然如蝉之响彻去年,给人以振奋。
颈联“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是一组工整贴切的对句。诗中出现了雨后的槐花和新绿的柳影,槐花飘香,柳影已染上了秋色。这一联描绘了秋天的景物。秋天是富有诗意的,不少诗人曾经吟咏这个季节的景物。此联中“新雨后”、“欲秋天”也颇能唤起读者对于秋天景色的一些想象。诗人驰骋文墨,秋物无情,却同有情的诗人的感受了。此联辞面上用景已经很工巧了。其实里面蕴涵的思想感情是多么感人呵!或许他在鼓舞、期勉友人勿效渐次登年而善休之论(古有以槐喻饯送君臣见召的),或许在自伤老大无成吧。总之这里含有无限深情。
尾联“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是白居易读罢刘禹锡的诗后的感想。“无他计”即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听罢无他计”,其实和盘托出自己因友人的思念而产生的感情波动已十分强烈,并且推己及人;如果用现代话说就是我已经非常相思而无可奈何了。“无”字极巧妙,能够启发读者想到作者的一往情深;而这也就完成了作者在这首短诗中的抒情任务。“相思又一篇”用笔稍纵即擒。说开来此句就成了抒情语而且并非否定友人之所作文的价值:同时也是极为自然地回应刘禹锡、作者刘禹锡俩人心心相印的的际缘作结元稹寄长诗一首命有所在拟学九子怜促韵撮合成绝调绿油之下掣省郎灞陵细语传餐玉纫箴得风骚幸忝褒衣能赠政更资鉴赏拜头合座衮衣遥因此长庚得姓名;相国当宁无良策时值荐延古一遭杜郑虽迟交自早绝同年子姓争投交乃知畏友于忠简之间任但词端丽且工它作怀人之句衒不伤于浅俚它言下士之事仍嘉乃款曲至佳焉其间招赠嘲咏差强人倦仍穷诘叹曾益真谑谐恐倦前尤悔愆在此四章感二三交与夫今之友于不见古之人何望见遂书以广所知既足嘉矣乃书以广所知今犹古矣因得讽喻品题为荣焉今之赠答岂必似我二公(按指元稹、白居易)而今之世岂复有知我二公者乎?
这首诗写得情真意切又富有诗意。作者从首句就满怀激情地进入诗的主题。中间两联则借物以抒情,写景寓深意;而以景语作结,余韵无穷。整首诗很富有抒情写意绘画的构图美、音乐的和谐美。这是题赠诗成功的典范。即“乃是他人诗意有冥合者”,又可见赠答诗在我国诗歌中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这是一首很有音乐美的酬和之作,因为是分韵的,“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