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白居易
桂华词意苦丁宁,唱到常娥醉便醒。
此是人间肠断曲,莫教不得意人听。
醉后听唱桂华曲
唐 白居易
桂华词意苦丁宁,唱到常娥醉便醒。
此是人间肠断曲,莫教不得意人听。
一场酒醉,听一曲辞意的歌,引起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曲子,虽然不是自己创作的,但白居易依旧通过这一曲辞将一段追忆深埋于心。看到《月下独酌》中桂花的清芬,“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联想到这个清寂的歌女如今又得遭遇什么凄苦?那本是美丽而忧伤的常娥嫦娥醉后之曲。可此时是世间最令人心碎的酒阑人散的歌夜。嫦娥自舞自唱,世人尘务萦怀而不得醉醒。只求长醉不用醒,世人如飞蓬飘转在外也惟盼如此一遭机会醉眠罢那天上宫阙孤居月下得已自己一个人的舞蹈孤独的自享最清旷孤独者的天地岂是人世乐享所得…他满怀感情、耐心的向知音发出了寻醉醒于不易之中愁断肝肠《后序》:“内子之表侄吕洛肆于琴上歌此词者,予为和之。”此诗与《后序》相互印证,此曲当为白氏所闻于其内侄女之表侄吕氏的事。
白氏此诗首句“桂华词意苦丁宁”中的“桂华”即桂花,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其品种繁多,变异的个体难以计数,自古以来又流传着许多有关桂花的传说和故事,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桂花有如此大的魅力,使白居易因闻歌而追忆起往事,这正是词中“桂华词意苦丁宁”要表达的内容。“苦丁宁”,一作“苦伶仃”。接着次句“唱到常娥醉便醒”之中。在这里借代说出了一个故实:人们把饮鸩的妖媚惑众之妃叫做“常娥”。其本质也应该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及缠绵悲戚的李清照等词人笔下的弱质女子的代名词了。但在这里的“常娥”是用来表达一个善解音律、能歌善舞的歌女。她因何而醉?又为何而醒?从字面上看是说嫦娥在唱这首歌时投入而陶醉了罢接着结合其“后序”又道出了一个情愫在其中“其时洛肆意歌时醉眠母令之警”。可当诗人笔锋一转笔又是满含忧郁情愫与淡淡伤感的议论和感慨。“此是人间肠断曲莫教不得意人听。”琴歌中最让人情肠欲断的是些什么呢?王维笔下的春山夜月之中几声悲凉琴韵,古径幽林中杜鹃的哀哀鸣叫足以让人断肠。“此是人间肠断曲”词中诗人说的是《桂华曲》也就是这首歌真实而又婉转地传递出嫦娥不得志的幽怨和凄楚。末句“莫教不得意人听”则是告诫人们不要教那些生活中失意落魄之人或那些遭遇不幸之人来听闻嫦娥的《桂华曲》。在他们看来这曲中的悲欢离合和离愁别绪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罢了。在这里诗人是站在了同情弱者的角度上,借琴曲来慰藉他们心灵的创伤了。这也许就是诗人作此诗的本意吧!
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白居易的诗风与琴风一样都是淡远、清雅、蕴藉的。他的琴诗往往借物咏怀寄情于物、借物言事言志的。他总是通过琴曲琴歌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荣辱之痛与喜怒哀乐之情。此诗也不例外。“人间”一词在此出现很有深意。“人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尘世之中也就是作者所处的现实世界之意。“人间”也是作者内心情感世界的写照无论喜怒哀乐都可以统而言之说是尘世之中感情之积淀吧!正如李白所说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水年年只相似”(《春夜宴桃李园序》)。这也正如张若虚所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月月如此年年如此然而人与事却不是年年如此岁岁不同了。“此是人间肠断曲”所以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总是那些情感纯真质朴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