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酬梦得穷秋夜坐,即事见寄》唐白居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白居易

《酬梦得穷秋夜坐,即事见寄》原文

焰细灯将尽,声遥漏正长。

老人秋向火,小女夜缝裳。

菊悴篱经雨,萍销水得霜。

今冬暖寒酒,先拟共君尝。

现代文赏析、翻译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酬梦得穷秋夜坐,即事见寄》是一首描绘深秋夜景,并表现作者友人生活的孤独凄凉的诗作,同时也是一幅体现浓浓亲情、乡情的生活画卷。现在,我将尝试为这首诗提供一些赏析:

首句:“焰细灯将尽,声遥漏正长”。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秋夜深重的氛围,昏黄的灯光像秋夜的声音一般渐行渐暗,而远处传来的漏声却显得分外悠长。这里的“焰细灯将尽”与“声遥漏正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强调了夜的深重。

次句:“老人秋向火,小女夜缝裳”。这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一位老人坐在火旁取暖,小女儿则在夜里为家人缝制衣裳。这句充满了家庭的温馨与和睦,体现出作者对于平淡生活的喜爱。

第三句:“菊悴篱经雨,萍销水得霜”。这句诗在表达出深秋的自然景色变化的同时,也隐含了人生的沧桑与悲凉。菊花的衰败代表着秋天的凋零,雨后的篱笆更显凄凉;水面上的浮萍在秋霜后消散,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末句:“今冬暖寒酒,先拟共君尝”。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与对友情的珍视。尽管面临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严寒,作者依然希望能够与友人一起分享暖酒的欢乐,体现出他们深厚的手足之情或朋友之谊。

整首诗以夜深、秋凉、雨苦、酒暖的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于孤独、寂寥生活的感受。在语言平实之中寄寓深沉的人生感慨,显示出诗人对于人生苦短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通过对平淡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亲情、乡情的力量,以及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珍视。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