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夜宴惜别》唐白居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白居易

《夜宴惜别》原文

笙歌旖旎曲终头,转作离声满坐愁。筝怨朱弦从此断,

烛啼红泪为谁流。夜长似岁欢宜尽,醉未如泥饮莫休。

何况鸡鸣即须别,门前风雨冷修修。主

现代文赏析、翻译

夜宴惜别

笙歌轻柔的乐曲演奏完毕, 转而变为离别的哀声,满座愁眉紧锁。 从今以后,那朱弦筝弦上将怨声不断, 红烛泪流,为谁心伤无人知?

夜漫长,似乎年岁已尽,欢愉也终将结束, 醉酒如泥,欢聚一刻,不要留恋不再续杯。 何况鸡鸣时分将须分别, 门外风吹雨打,更添几分凄冷和孤寂。

以下是我的赏析:

“笙歌轻柔的乐曲演奏完毕”在这里营造了一种优美的离别场景,“轻柔”强调了夜宴的安静、祥和。“转而变为离别的哀声,满座愁眉紧锁。”诗人的描绘让读者感到离别的哀伤。“从今以后,那朱弦筝弦上将怨声不断”,这里用到了象征手法,弦断有音,筝声似诉,象征着离人间的悲苦。而“红烛泪流,为谁心伤无人知?”一句,更是把离别的哀伤和夜宴的冷清表现得淋漓尽致。

“夜漫长,似乎年岁已尽,欢愉也终将结束”,诗人用比喻手法把夜宴的感受形象化。这里的“欢宜尽”暗示了离别的必然性。“醉酒如泥,欢聚一刻,不要留恋不再续杯。”这表现出诗人的矛盾心情,既感到离别在即,难以割舍,又觉得不能再醉,需面对现实。

最后,“何况鸡鸣时分将须分别”,诗人直接点出了离别的时间。“门前风雨冷修修”,这句借用环境来衬托离别的凄冷和孤独。

总的来说,《夜宴惜别》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诗人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把离别的哀伤和夜宴的冷清表现得淋漓尽致。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