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思竹窗》唐白居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白居易

《思竹窗》原文

不忆西省松,不忆南宫菊。

惟忆新昌堂,萧萧北窗竹。

窗间枕簟在,来后何人宿。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白居易的诗,以描写社会生活为主,很少涉及宫禁朝廷之事。这首诗却一反其常,开篇就写到中书省的西省(西川)和南宫(即中书省)的事物,这在白居易的诗中是仅见的。诗云“不忆西省松,不忆南宫菊”,是因为在此以前,这两处景象对他具有很大的感情。在许多乐府歌行的题下,有“忆平生”、“曾醉”、“再到省庐因叹息”等等的自序或后记之类。“新昌”,这是诗人辞官前后来养病新昌宅时的地方。于他来讲,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感情色彩。因此,他特别地加以怀念。

“不忆西省松,不忆南宫菊”,这两句写得颇有情致。“松”和“菊”,在白居易诗中常以象征自然与人品高洁的意象并举出现。这里说“不忆”,不仅说对松菊无意相念,连曾住过的西省也忘记了;这说明北窗竹在他心中的印象,与松菊及西省是不相同的,此处印象最深的是竹子——西窗之竹更足令人忆念难忘。“惟忆新昌堂,萧萧北窗竹。”即是说对南都南柯的生活更加怀念,那里有风吹竹动的影动摇曳,清新的感觉从起句便开始了。它是一种默默的怀念,然而是温馨的,不知从何时起诗人恍若置身事外而陷入深深的回忆中去了。“萧萧北窗竹”是个十分具体生动的形象。它是从他此番从长安返家一路走来,进入“水绕门前清似郭”的新昌宅地所见到的第一个最令人动心的镜头。在动笔之前又细细回味了一遍,在思之、念之中这份美感变得更加强烈了。因此下文十分准确而又细腻地描述这一形象:在“萧萧”形容它的声音之后,“来后何人宿”来问它的动态。“萧萧”与“何人宿”两样不相干的景致连贯在一起,给人一种突兀而又新鲜的感觉。

“窗间枕簟在,来后何人宿”,末二句是说此窗前的枕席尚在,但却不是自己来后所宿之处。这一方面说明他在此居住的时间不长,另一方面也使诗意虚灵而有余意。

这首诗写物抒情,十分蕴藉。他所忆者本是寻常之景,而用意则全在言外,带出浓浓的寂寞凄然之情。读者不难看出这件事包含着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感情:有感于新昌的北窗之竹,便可联想到以前在西省和南宫的闲适生活;如今他安享居家舒适生活之时固然悠然自得其乐;然而将来再与此北窗之竹相遇之时却不会再有那一段与“宿”、“萧萧”、“枕簟”相连的情愫了。“行宫见月伤心色”(《后宫词五首》之二),天独然;“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题破山寺后禅院》),伤感更为强烈了!古人谓白诗多作如是言以今寓古以古寓今、古通今、古今无别如逐烟露无根而移四方不离树矣通篇清雅蕴藉又空灵又实在当得起这种评语。

现在为您提供译文:

我不思念那西省的青松,也不思念那南宫的菊花。

只思念新昌的书堂,想那北窗下的翠竹。

当我在窗前放下枕席的时候,你是否曾来歇宿?

从南方来到这里之后又有谁与我相伴呢?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