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白居易
梓潼眷属何年别,长寿坛场近日开。
应是蜀人皆度了,法轮移向洛中来。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赠僧五首·清闲上人(自蜀入洛,于长寿寺说法度人)
唐 白居易
梓潼眷属何年别,长寿坛场近日开。 应是蜀人皆度了,法轮移向洛中来。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洛阳长寿寺听清闲上人说法后所作,表达了他对清闲上人的敬意和对佛教的信仰。
首句“梓潼眷属何年别”,梓潼是指梓潼帝君,即张明公,又称“七曲山大庙”。白居易在此句中以梓潼之“眷属”与“蜀人”相对比,暗指他与清闲上人亦为“别”,间隔了若干年月,他们再次相聚于长寿寺,可见白居易与蜀地有着不解之缘。同时,这句诗也隐喻佛教流传于蜀地的历史悠久,从梓潼到长寿寺绵延的传承故事即是明证。
次句“长寿坛场近日开”中的“长寿坛场”指的是洛阳长寿寺,即本诗中所述的地点。“近日开”三字表明清闲上人从蜀地来此说法度人,佛教的传播不遗余力。“应是蜀人皆度了”则紧承上句意,点出题中“度人”二字,意为应是蜀地僧人都已皈依佛门,表达了白居易对佛教普度众生的理念的赞赏。最后一句“法轮移向洛中来”更进一层,通过巧妙的比喻将佛教传播的广泛与深入比作“法轮”的转动,形象生动。这句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佛教在洛阳长寿寺传播的期待,也隐含了他对佛教在蜀地进一步发展的期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白居易与清闲上人的相逢为线索,描绘了佛教在蜀地与洛阳的传播,同时表现了作者对佛教的信仰和认同。白居易以其独特的笔触展现了佛教传播的力量与美善,同时也在其中传达出他对佛法的深深敬意和信念。
------------------
现代文译文:
在这川流不息的人世间,我们如同梓潼的眷属,多年未曾相见。你从蜀地来到洛阳,在长寿寺宣扬佛法、度化众生。我想,这一定是蜀地的僧人都已皈依佛门,你的佛法传播到了洛阳中来。
愿这佛教的法轮转动不息,从蜀地到洛阳,都能普度众生,传播善意和真理。让更多的心灵得到救赎,让世界因我们的努力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