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早春即事》唐白居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白居易

《早春即事》原文

眼重朝眠足,头轻宿酒醒。

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

物变随天气,春生逐地形。

北檐梅晚白,东岸柳先青。

葱垄抽羊角,松巢堕鹤翎。

老来诗更拙,吟罢少人听。

现代文赏析、翻译

在现代视角下审视白居易的这首诗《早春即事》,不禁让我们深感其中对唐朝时代气氛和生活习惯的深深洞察。这个解读不仅要描述每一句诗句本身所传递的内容,也需要追溯当时的唐朝环境和社会风貌。

"眼重朝眠足,头轻宿酒醒。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这两句以清晨起床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诗人的早醒。诗人的双眼像要阖重帘幕,起得很晚;睡醒后的头脑却格外轻盈清醒,如宿酒初醒。满室的阳光穿过敞开的前门,暗示新的一天开始了,庭前仍残留些未消融的雪水,带着冬季未消尽的寒冷和一丝湿润,折射出新春即将到来的信息。

"物变随天气,春生逐地形。北檐梅晚白,东岸柳先青。"这句表达的是变化和生命的轮回。随着天气的变化,万物随之而生、变、灭、生,这是一种自然的法则。冬天的最后一片梅花瓣在夜晚过后变得洁白如雪,而春天的气息已经在河边、岸上的柳树间冒出了嫩芽,绿色开始蔓延。这种描述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深深理解。

"葱垄抽羊角,松巢堕鹤翎。老来诗更拙,吟罢少人听。"这是诗人在描述早春时节,田间葱苗蓬勃生长,松树上的巢里的小鹤羽翼初展。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的创作能力似乎在衰退,吟罢诗句却少有人听,反映了一种人生态度和现实的冲突。这也揭示了诗人在衰老过程中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感受的抒发,展现了唐朝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将读者带入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中。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衰老和孤独的深深感触。

总的来说,《早春即事》是一首描绘早春景象和诗人自身感受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朝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同时也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现实冲突。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至于“雪水半中庭”一句,现代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困惑:雪水怎么可能会半中庭?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景象是完全可能的。当时的城市常常有雨水、雪水倒灌入庭院的情况,因此“半中庭”这样的景象是完全可能的。这样的描绘既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