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酒瓮呈梦得》唐白居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白居易

《题酒瓮呈梦得》原文

若无清酒两三瓮,争向白须千万茎。

麴糵销愁真得力,光阴催老苦无情。

凌烟阁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

更拟共君何处去,且来同作醉先生。

现代文赏析、翻译

题目:醉先生

千百茎白发挂在额头,倘若没有两三瓮清酒来救急;曲糵可以解愁真有效用,光阴逝去却不管人衰老的苦痛。

功成名就也无法凌烟阁,用丹药却也不能推迟衰老;而且你我再出天涯,一块来当醉酒醉先生。

唐诗人白居易喜好饮酒,见身边朋友的双鬓愁白如雪,不甘老去而藉酒求醉时,不禁开怀,亦欣然作东与之痛饮。每咏及此,也是半调笑,半应真,他的诸多洒歌就是醉后的产物。白居易笔下的诗文总是热情洋溢,感情激扬,洒脱奔放。而此诗则又显得十分的雅致和含蓄。

“若无清酒两三瓮,争向白须千万茎”,这似乎是在对友人调侃,其实不然。它恰恰道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无奈和悲哀。从全诗的语境看,这里的“清酒”显然不只是指酒,而是寓有生活上事如愿以偿的象征义。“两三瓮”言其少,这又正是诗人对友人处境困厄的关切和不平心态的流露。

“麴糵销愁真得力,光阴催老苦无情”,这两句托事明心,表面上借麴糵和光阴说愁,以麴糵能消愁引出时光难挽的无奈说;实际上却是用以象征诗人自己的抗争和痛苦。诗人由眼前常愁白发的现象感到时光的无情迫人。正是借世事难成和人生迟暮的伤感之辞。

诗写到“凌烟阁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时,全诗的语境陡然一变。凌烟阁上本是无分与己的,只好借道士的丹药聊作栖身之计了。这一转折透出一种对仕途失望而追求长生药却又无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似乎要由此结束全辞,但却仍然兴味不浅地写到了“更拟共君何处去?且来同作醉先生”,看似调侃与潇洒放达之说。白居易信奉过佛教中的无我论,在他和元稹相交得最为莫逆之时所作《同微之寓居、宅院有直庐、退直联句》中就说:“纵乖宾客礼,颇惬渔樵情”。故这样的诗句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的态度也正说明了二人之不拘俗见和悠然自得的情趣。“醉先生”可以说是文人相互之间的一种友谊与调侃的表示。写此诗时二人都在隐居修行的路上走着,“醉先生”的出现不仅不伤真意,反而显出了诗人心灵之美和其达观的情趣。可见作者的好友元稹之所以认为他自己的诗歌境界还不如白居易就是因为他对于事物有一种旷达一面的识见和解脱苦恼的办法和回避斗争的方法。这正是白居易之所以为白乐天的一个原因。

此诗用笔空灵蕴藉、深有寄托。全辞显得潇洒不群、淡雅高远而富于理趣。从结构上看笔势矫健、气韵生动、章法井然、一气呵成、如能置身事外、优游从容地来加以吟咏品味的话,则其味自出。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