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柳州罗池庙碑》唐韩愈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原文

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

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日:“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则非人。

”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背侯令。

凡有所为,于其乡间,及于其家,皆日:“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莫不付度而后从事。

凡令之期,民勤趋之,无有后先,必以其时。

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惰,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

  步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

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

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

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

尝与其部将魏感、谢宁、欧阳翼饮酒驿亭,谓日:“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

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后三年,为庙祀我。

”及期而死。

  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欧阳翼等见而拜之。

其夕梦翼而告日:“馆我于罗池。

”其月景辰庙成,大祭。

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

  明年春,魏忠、欧阳翼使谢宁来京师,请书其事于石。

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福祸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

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并刻之。

  柳侯,河东人,讳宗元,字子厚。

贤而有文章,尝位于朝光显矣。

已而摈不用。

其辞曰: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

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

侯不来兮,不知我悲。

  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

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

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

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

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

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

下无苦湿兮,高无干秔。

稳充羡兮,蛇蛟结蟠。

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现代文赏析、翻译

在古代的神庙建筑中,最为璀璨辉煌的要属碑刻文题,可以最直接的映射一个时期文化乃至人文社会的方方面面,仿佛成为了对千年之隔历史古人的传承呼应,大有一种纵是千秋伟业万年遐昌都仅一瞬间感触无限感!看到那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痕迹,仿佛可以窥视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道德风貌。

韩愈的《柳州罗池庙碑》就是这样一块碑刻文题,它所描绘的是唐代柳州刺史柳宗元在柳州的施政事迹,以及他死后在当地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影响。柳宗元在柳州三年,他不仅没有轻视当地的人民,反而以礼法来引导他们,这使得当地的人民都感到振奋,他们说:“这个地方虽然远离京城,但我们也是天民,现在有仁惠的侯爷惠及我们,如果不感化我们,那就不是人了。”于是,无论是老少,都遵守他的命令。他制定的所有法令,人民都勤勉地遵守,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他让人民有了稳定的生计,公家也没有拖欠租税。流亡的人也都回来了,乐意生活、乐于从事生产。他们有的盖起了新房子,有的有了新的船只。他们的池塘、园子都很整洁,猪牛羊鸡等也都肥壮。子女都严格遵守父辈的教诲,媳妇也顺从丈夫的指使。嫁娶、丧葬都有条不紊。他们能够相互谦让,进退有度。柳宗元死后被当地人奉为神明,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和尊敬。

而这块碑文就是最好的证明,他描绘了柳宗元在柳州的生活和施政情况,以及他死后在当地的影响和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它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段历史,一段文化的传承。

最后,作者用诗的形式表达了对柳宗元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侯之船兮两旗……”将作者的内心感情推向高潮,让我们不禁感叹历史的悠久和人的伟大。同时这篇文章也启示了我们要珍视历史,要学会传承历史的精神和情感,不断前进发展!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